210分鐘,32440個漢字,沒有休息一分鐘,只喝了一次水,習近平,這位64歲的中共領導人用其莊重而堅定的聲音向全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馬列主義政黨,忠于馬列主義基本原則并將其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共產主義政黨將通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謀求中國的進步。
忽略這些因素我們是無法理解這個亞洲大國的。中國歷史性地選擇了社會主義,這不僅僅是一個舶來品,更是一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艱苦的革命斗爭而取得的偉大成果。中國革命不是人為的自上而下,中國社會也并非西方一些分析家所認為的那樣被共產主義者所禁錮。中國革命是一個歷史進程,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人,絕大多數中國人民都投身其中,為了民族獨立、為了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而斗爭?;谥袊锩倪@個特點,中國共產黨深深地根植于廣大工人和農民之中。
這樣看來,習近平在10月25日舉行的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記者見面時所說的“我們要永葆蓬勃朝氣,永遠做人民公仆、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并非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歷史事實。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的關系是有機而穩固的,是建立在其近百年發展歷史基礎上的。
如果不了解這種關系的社會歷史性質,就無法理解當代中國。也正因為如此,西方社會無法全面地解讀中國在近40年的發展。
中國政治盡管有其特殊性,但并非神秘莫測。中國的社會主義運動繼承了俄國10月革命的衣缽,遵循巴黎公社的原則,并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作為其制度組織架構的根本支柱。定期舉辦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全世界所有共產主義政黨的普遍共識,而由于中共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執政黨,因此,中共的全國代表大會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為什么理解中國還這么難?答案很簡單:用于分析中國的理論依據充滿了意識形態的差異和偏見,阻礙了對中國現實的科學判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意味著一個歷史循環的終結,在此之前,中國曾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從1949年開始,中國就進入了漫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在探索的途中,中國有過成功的經驗,也有過失敗的教訓。經歷了最初的幾十年后,鄧小平用和平與發展取代了斗爭與革命,因此,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82年9月,中共召開十二大,鄧小平總結了歷史經驗并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社會不再以階級斗爭為綱。鄧小平提出,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將長期處于這一階段。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從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成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進步,成為了中國黨和人民的基本思想,也成為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這些問題成了近幾十年中共回答的主要問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陸續回答了這些問題。不過,這些問題永遠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這就是為什么馬克思主義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作為一種思想基礎,辯證唯物主義在不斷的變化中把握現實。
基于此,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定位”。
中國改革開放已近40年,科技在各領域的發展、經濟的穩步增長以及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得中國越來越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毫無疑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新定義也許是十九大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社會出現了新的變化,因此有必要重新給社會的主要矛盾下定義。解釋正確,則會促進社會科學而穩定地發展;解釋錯誤,則會導致社會出現混亂與動蕩。
在中國內外環境發生復雜而深刻變化的背景之下,中共在國家治理中面臨的挑戰也會引起世界的關注。因此,作為中共黨中央的核心,習近平提出了十九大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p>
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多樣性的也是巨大的,比如改善醫療制度、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反腐敗、加強制度建設、深化社會主義民主等。
為了應對未來5年的挑戰,中共在十九大選出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本屆中央委員會由204名委員和172名候補委員組成。在十九大閉幕大會上,習近平指出,“我們相信,這次大會作出的各項決策部署、取得的各項成果,必將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對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揮十分重要的指導和保證作用?!?/p>
(高歐 魯揚編譯 作者來自巴西里約熱內盧,目前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專業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