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鮮明的底色。城市副中心堅持規劃引領,突出綠色發展基調,加快推進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探索走出了一條以綠色為鮮明特征的高質量發展之路。5月30日,由通州區委網信辦主辦,通州區相關單位協辦,環球網支持的“綠色之行 不止所見——2023中外媒體打卡北京城市副中心”主題傳播活動再啟程。來自中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主流媒體記者、網絡大V、“網紅”、青年留學生等50余人齊聚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體驗綠色產業、綠色交通、綠色能源、綠色生態,分享綠色文化,再度開啟沉浸式綠色之旅。
此次活動作為通州區去年“綠色之行”品牌的延續,希望在展現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成果的同時,通過更豐富的形式、更立體的內容讓副中心的“綠”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走進副中心,觸摸這座“千年之城”綠色發展的時代脈搏。
綠心公園打造森林城市典范
位于城市副中心的中心地帶,有一塊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綠肺”——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這里綠意盎然、生態美好、空氣清新,是一座“天然氧吧”。當中外媒體代表走進副中心這最為亮眼的生態地標,也不自覺地眼前一亮。
據介紹,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總綠化面積達到了7.39平方公里,成為50多種野生動物棲居的生態樂園。根據監測,公園的負氧離子在6000個/立方米,遠遠超過了國際衛生組織對清新空氣的相關標準。
據了解,城市綠心要“打造近自然的森林公園”,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在副中心的生動實踐,更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尺度綠化的一個縮影。2022年11月3日,城市副中心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成為北京市第一個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的平原區。
除了可以呼吸到的“清新感”,綠心公園的阿派朗創造力樂園更是給中外媒體代表帶來了夢幻般多元化的“綠色”體驗。該樂園在大面積生態空間的基礎上,以“IP+科技”為特色、將前沿科技轉化為親子游玩體驗,用創造力連接親子家庭。在滿眼皆綠的自然生態中,中外媒體、網絡大V和留學生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跨文化對話:來自法國的B站up主李格說,“雖然已經在中國生活了十幾年,卻是第一次來到城市副中心,很感謝能有機會了解這個地方,相比市中心的快節奏,這里讓我想起曾經在法國的戶外郊游時光,真的感覺很舒服、很放松?!币幻麃碜远砹_斯的留學生說:“這是我第一次來,城市副中心讓我感到又開心又驚喜。綠心公園不僅空氣好,還有這么多有意思的娛樂項目,我以后還會常來的?!比嗣袢請笥浾呃畈┪?,環球旅行博主于曈,《中國國家旅游》特約撰稿人、視頻博主、紀錄片導演@大鼓樓,中科院植物學博士史軍也特別分享了對此次“綠色之行”的感受,彼此交流和探討了他們眼中的“綠色”副中心。
綠色動能煥發城市澎湃活力
作為首都“新兩翼”的重要一翼,副中心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將“綠色”深入到發展的每一個環節。
此次綠色之行,中外媒體代表全程乘坐氫能大巴享受低碳出行;深入東六環改造工程現場,感受“國之重器”如何“綠色掘進”;前往再生能源發電廠探尋綠色動能如何“變廢為寶”。
據了解,活動當日乘坐的氫能大巴由國電投北京綜合能源公司提供,與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承擔接駁任務的氫能大巴同款車型,搭載國家電投自主研發制造的“氫騰”燃料電池發動機,一次加氫僅需10分鐘,加氫26公斤,總續航里程可達630公里,可實現-30℃低溫啟動。相較傳統化石能源車輛,氫能大巴每行駛100公里,可減少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14棵普通樹木一年吸收量。
東六環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南側,北至潞苑北大街北側,全長約16.3公里,綠色施工、智慧運營理念貫穿整個工程建設。不僅泥漿循環實現“零污染”,而且在全國盾構施工中首次加裝綜合能源智能監測終端和LORA無線自組網通訊終端,實現分散式能源與保護裝置的數據采集、監視與傳輸,通過配置綜合能源管控系統完成基于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的工地能耗分析、優化及管控,實現安全生產、高效管理、節能減排。作為織補副中心城市空間的重要一環,東六環改造工程工程可為副中心增加綠化面積約50公頃,新增綠化每年可吸收約23萬噸二氧化碳。這也讓很多中外媒體及留學生都倍感震撼。一位來自阿塞拜疆的留學生感嘆道:“這個工程里融入的每一個綠色理念都很觸動我,在地下參觀盾構機施工的時候,我腦海里就在想,如果我們國家也有一個這樣的工程,那該是多有意義的一件事!”
據北京綠色動力環保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通州區再生能源發電廠擁有高標準的處理工藝:垃圾焚燒爐采用目前最先進的爐排爐焚燒技術,同時也是目前國際最嚴格的處理工藝,所有排放指標均達標排放。中外媒體代表還通過現場參與通州區“垃圾分類”互動體驗和趣味小游戲,進一步提升了綠色生活理念。
綠色產業構建經濟良性循環
“水韻林海、千年綠城”,城市副中心綠色建設的腳步不斷邁向更高的維度。當中外媒體一起登上景臺,只見運河兩畔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加之一批批重大項目的相繼落地,運河商務區不斷映射出這座城市的蓬勃活力。坐落在五河交匯處的運河商務區,是城市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也是ESG“綠色產業”的集聚區。這里林水相依,因“綠色產業”的定位吸引著高端要素加速集聚。截至目前,運河商務區共有注冊企業20679家,注冊資金達4659億元。
“綠色產業”的體驗旅程在新光大中心開啟。據該項目運營總監王清介紹,新光大中心以綠建三星標準建造,已獲得LEED金級認證。環境方面,項目響應海綿城市建設,采取雨水收集滲透技術,實現回收超90%雨水,減少80%固體懸浮物,降低城市內澇風險;建筑選材方面,選用低VOC建筑材料,綠色施工,確保室內環保健康;玻璃幕墻選用高透射玻璃,配合室內精裝選材和色彩,有效利用自然采光,提高舒適性,節電低碳環保,全方位打造綠色建筑及WELL being綠色運營體系。新光大中心作為副中心城市地標綜合體,將以高品質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元的公共生活、激發創意的自由工作、引領向上的精神生活,構建健康、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從中心城區遷至運河商務區的北京綠色交易所,著力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為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助力。北京綠色交易所15年來不斷探索推進節能減排的市場機制——綠色公共服務方面,積極開展北京市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服務及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管理工作,協助緩解了首都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同時,作為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額管理技術支撐單位,協助北京市住建委開展限額發布和限額考核等工作;環境權益交易方面,作為北京碳交易試點指定交易平臺,持續支撐全市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的年度履約工作;低碳發展服務方面,持續為各級政府、企業及行業組織提供低碳綜合咨詢、CCER項目開發和低碳能力建設等服務;綠色金融服務方面,積極參與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這些都將為“兩區”建設和北京建設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提供支撐,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實現。
共睹亮麗底色,感受勃勃生機。如今的城市副中心,抬頭可見“天空藍”,放眼環顧“生態綠”,美麗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綠色發展之路闊步向前,繪就了中國式現代化下的綠色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