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瓣尾囊草因其藍色花瓣上有“距”而得名,為夏枯型植物,冬季開花,花朵艷麗,葉片和花瓣隨季節不斷變化,是迄今世界上僅存于我國極個別地區的十分罕見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被譽為“植物中的大熊貓”。

在綿陽江油,從它第一次被發現到再次“重現”,相隔整整80年。為了延續它的種群,投資30億的國家級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延遲近1年,隨后從人工繁育到野化栽植,又是11年……以距瓣尾囊草為代表,近年來,四川在極小種群植物的遷地保護上持續發力,堅持推進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人工培植和野外回歸。

“今年的工作完成后,我們就可以宣布對距瓣尾囊草這一極小物種的保護有了階段性的勝利。之后除了日常的監測管理,就得靠他們自己生存繁衍了?!?月6日,立夏,江油市觀霧山自然保護區的人工繁育基地迎來今年第一次采種工作。從2011年至今參與保護工作的觀霧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王勇,帶著記者重溫這段“絕處逢生”的物種保護故事。

距瓣尾囊草原生地全景(王勇供圖)

一株小草

在搶救性保護中迎來新生

“你們真的要上山拍采種哇?我們沒得問題,那個路你們走得了嗎?”上山前,王勇再一次跟記者確認。

進山途中,王勇不時跟山上的村民打著招呼。立夏的觀霧山上陽光分外明亮,前一晚的細雨讓本就崎嶇的山路更泥濘難行。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攀爬,采種隊伍才到半山腰的基地。

image.png

懸崖峭壁間盛開的距瓣尾囊草花朵(俞文晶 攝)

懸崖峭壁間盛開的距瓣尾囊草花朵(俞文晶 攝)

經過幾層“關卡”,在懸崖峭壁下,記者終于見到幾株還開著小花的距瓣尾囊草。藍紫色花瓣已漸漸泛白,纖弱的根莖從巖壁間向外攀爬。最為獨特的是它每片葉子的前端“裂”開兩條小縫隙——就像被鋸子鋸過一樣?!澳銈冞\氣很好,這應該是5月還開著花的最后幾株了?!蓖跤陆榻B,“你看,這小小的顆粒就是種子,還不到芝麻大小的一半?!?/span>

采下的距瓣尾囊草種子(杜佳佳 攝)

收集好種子,工人們又查看起基地里培育的幼苗。墻上白板上,記錄著從2012年開始的育苗、成活等數據,每個數字背后都是默默的付出與堅守。

多年的保護工作,王勇漸漸摸清了距瓣尾囊草的習性,人工繁育工作也有條不紊地推進?;貞浧?012年第一次育苗,王勇依然印象深刻,“當時真是五味雜陳?!痹谟绲牡谝荒?,大家按照種花種菜的經驗去種距瓣尾囊草?!叭攵臅r候明明發芽了,還沒等到2013年入春,這些小草又凍死了。后來看到工人安置在帳篷邊的十幾盆活了下來,我們才知道這育苗還要注意保溫問題。調整之后,育苗成活的情況才開始穩定下來?!?/span>

王勇向記者介紹距瓣尾囊草的生長環境(俞文晶 攝)

2016年開始,保護區啟動野外回歸復壯試驗工作?!拔覀兛偨Y的情況越來越多了,包括去年四川的持續高溫,讓距瓣尾囊草損失了一部分,也給保護工作帶來經驗教訓。這十年小草數量達到4500多株,我們還是有不少收獲的?!蓖跤抡f。

一場救援

“重生”凝聚著多方力量

驅車趕往離基地90公里的武都水庫,王勇指著武都水庫上游的一片光禿禿的崖壁告訴記者,那里就是距瓣尾囊草的老家,也是基地里小草要回歸的地方。

距瓣尾囊草就生長在這里的岸邊(王勇供圖)

時光回溯至2011年。武都引水工程水庫蓄水在即,而距瓣尾囊草就生長在設計淹沒線以下。為保障淹沒區內1529株距瓣尾囊草被順利移栽,經過反復協調,這座投資 30 多億元的國家水利工程延遲蓄水 9 個月。

從最初的搶救性保護到就地保護與繁育研究以及野外回歸,12年來,小草的“重生”凝聚著多方力量。四川省林業廳、四川省環保廳組織了該物種的專項科學考察和搶救性保護工作,中科院及高等院校專家對該物種進行專項科學考察,綿陽武都水引局每年都會提供后續管護、育苗等費用……

移植前的科學考察(王勇供圖)

移栽現場(王勇供圖)

“移栽工作需要當天挖掘當天移栽。當地村民們搭起腳手架,用切割機切、電鉆鉆、鑿子敲。他們其實就住在半山腰上,但為了搶時間移栽,他們就在山下搭帳篷,吃住都在下面?!蓖跤抡f,“你看到基地的、包括移栽點的所有材料,都是他們人工背上來的。在保護工作中,他們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span>

保護行動為了這個小物種,更為了大環境?!叭擞猩娴臋嗬?,動植物也有生存的權利。它們也是屬于大自然的一環,延伸著自然界的食物鏈?!蓖跤抡f,“我們考慮的只是盡自己的能力讓它們生存下來?!?/span>

距瓣尾囊草育苗基地建設(王勇供圖)

望著小草們即將回歸的家,“等今年我們把種子種下去,整個工作就告一段落?!闭f到這里,一貫干練的王勇難掩不舍,“如果說之前我們是人為地介入保護,那以后更多就靠它們自己了?!?/span>

一份共識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生不息

2021年10月,距瓣尾囊草保護工作作為四川省在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方面的案例,在昆明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第十五次會議上展示。

如今在江油,距瓣尾囊草的種群數量從2026株恢復至4500余株,滅絕風險已經大大降低。江油人也從對距瓣尾囊草“視而不見”到和諧相處,更明白了人與自然應該相互依存,才能生生不息。

image.png

基地里工人正查看距瓣尾囊草生長情況(杜佳佳 攝)

王勇與基地工人的合照(從左到右依次為:李白清、雍遠華、緱陽國、王勇、鐘一安)(俞文晶 攝)

村民雍遠華從2011年就開始參與距瓣尾囊草的保護工作,“我現在啥感受,就是自豪??!”觀霧山上的村民告訴記者,隨著大家對小草的保護,周邊的動植物也多起來了,大家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按蠹叶紩缘靡Wo環境,老年人都經常給小娃兒講保護距瓣尾囊草的故事?!?/span>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赴四川考察時囑托:“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痹诹暯缴鷳B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地處長江上游的四川,正筑起一條生態保護屏障,95%的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90%的自然生態系統得到保護。珍貴的原始森林和高寒泥炭沼澤地保存完好,珍稀動植物相繼歸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篇章已經開啟。

距瓣尾囊草的保護工作已至階段性收尾,王勇思考得更深更遠,“我還想如何從中提煉出適用性經驗做成范例,這樣也可以用于其他極小種群物種保護?!?/span>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越來越多的物種在巴山蜀水間自由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