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青衣江,穿越崇山峻嶺,欣賞生態畫廊。

從成都往西出發,再經由“天梯高速”——雅西高速,5月22日一早,記者來到了滎經縣??h城的南邊,就是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所在的大相嶺。

2021年10月,大熊貓國家公園成為中國首批設立的國家公園之一。被譽為“天府之肺”“動植物基因庫”的雅安,是大熊貓國家公園中面積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的市(州),也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關鍵區域。而滎經縣,則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南大門”,以及大相嶺山系大熊貓野外種群的重要棲息地。

這里,是一個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的森林生態系統;這里,8000多種伴生動植物隨大熊貓一起得到“傘護”;這里,眾多生靈和諧共生。

秘境天成

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的森林生態系統

記者跟隨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巡護隊,選擇兩條線路先后進入大相嶺,一是沿著108國道通過盤山公路抵達大相嶺之巔的萬畝草原;二是經由滎經縣龍蒼溝鎮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南部入口社區進入,沿途探訪四川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研究基地、大熊貓棲息地修復示范區。

在距滎經縣城50公里開外處,離開108國道,通過蜿蜒崎嶇的山路,在車輛顛簸驟停的那一刻,一座界碑赫然映入眼簾,大熊貓國家公園到了。

滎經縣龍蒼溝鎮,大熊貓國家公園南部入口社區(盧永洪 攝)

順著山脊上的坡道,緊隨巡護隊員們的腳步,穿過山腰間的羊腸小道,記者徒步登上泥巴山之巔。

“這是滎經縣與漢源縣交界的地方。從山巔望過去,幾乎全是草地的地方,就是漢源,它叫萬畝草原;轉回頭來,這邊是滎經,我們會發現,滎經這邊植被滿山,全是森林?!贝笮茇垏夜珗@滎經縣管護總站科研監測股股長宋心強告訴記者,這里海拔2500米左右,與滎經縣城有1800米左右的海拔落差,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垂直帶,其間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地球上擁有森林、濕地和海洋三大生態系統,而大熊貓國家公園正是一個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

泥巴山之巔,草原與森林區域涇渭分明(盧永洪 攝)

巡護故事

受傷的黑頸鶴被救助后成功放歸

5月22日下午,萬畝草原。稍事休息的宋心強,正在與伙伴們分享一段短視頻,這是有關被救助的小黑頸鶴的。

去年10月,宋心強和伙伴們在巡護途中,救助了一只在遷徙過程中受傷的黑頸鶴。經過差不多半年的恢復,這只黑頸鶴被成功放歸。放歸時,他們給這只黑頸鶴佩戴了環志,以便持續觀測其放歸后動態變化。

“我們4月1日將它放歸,4月10日它已經成功遷飛到了阿壩州的紅原縣?!彼涡膹娬f,“按照我們單位的安排,準備近期就去紅原縣探訪它?!?/span>

萬畝草原,被救助后再放飛的黑頸鶴(受訪者提供)

話音剛落,就在視線的最遠點,記者猛然間看見一只牛背鷺。它飛落在一匹駿馬身邊,二者并無不適之感,它們各取所需、各安其好,和諧相處在一個頗為親密的空間里。

據了解,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區域共有8000多種伴生動植物。大熊貓作為旗艦物種的“傘護效應”,在這里被發揮到了極致。

執著追“貓”

回歸自然才是對大熊貓最好的保護

5月23日,隨著巡護隊工作的開始,記者進入了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的深處。順著道路的蜿蜒,最終抵達四川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研究基地。

宋心強說,這里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熊貓野化訓練基地。中國圈養大熊貓野化放歸關鍵技術日臻成熟,人工圈養是為了增加熊貓的數量,但這不是最終目的,回歸自然才是對大熊貓最好的保護。

據悉,大相嶺山系大熊貓種群數量少,然而在遺傳上具有獨特的線粒體單倍型,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自然保護價值。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是大相嶺山系大熊貓孤立小種群的核心分布區和關鍵棲息地,為了保護和復壯大相嶺大熊貓孤立小種群,主要開展大熊貓棲息地修復、泥巴山廊道建設、圈養大熊貓野化放歸、監測巡護管理等工作。

在這里,有3只大熊貓正在接受野化訓練。

在一個屬于泥巴山廊道的新開設的大熊貓棲息地修復示范區,宋心強一行正在進行巡護監測。

屬于泥巴山廊道的大熊貓棲息地修復示范區(盧永洪 攝)

“竹林中間明顯的通道是有意開設的。因為要給喬木生長留下空間。大熊貓不僅喜歡吃竹子,還喜歡喬木茂盛的環境?!敝钢媲暗囊淮笃窳?,宋心強告訴記者,“泥巴山廊道是大熊貓基因交流‘橋梁’,它的面積約為500平方公里?!?/span>

據了解,根據4年多的大熊貓種群監測結果,泥巴山廊道范圍內大熊貓活動頻繁。這里監測到大熊貓痕跡點距108國道最近只有100米,且已知108國道兩側有6只大熊貓活動,還有蜂農目擊過大熊貓穿過國道。2020年春季調查時,紅外相機拍攝到母獸帶仔的視頻,2021年、2022年持續拍攝到幼崽活動情況。

“我們這群人可能是我們這個區域里面最執著的一群追‘貓’人?!?宋心強一邊介紹情況,一邊也分享著團隊的心愿,“我們來了6年時間,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在野外能真正地遇到一次野生大熊貓?!?/span>

和諧共生

大熊貓與8000多種生靈同享“新”家園

據了解,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完成生態廊道植被恢復68平方公里,將碎片化的棲息地串聯成片,在保證大熊貓基因交流的同時,也為其他野生動物遷徙和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雨霧中的四川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研究基地(受訪者提供)

整個國家公園從東北向西南綿延,被譽為“熊貓生態走廊”,除大熊貓外,還“傘護”著雪豹、川金絲猴、綠尾虹雉、朱鹮,紅豆杉、珙桐,乃至其他各種鳥類、小型獸類、兩棲爬行類、昆蟲以及無脊椎動物。作為“傘護物種”的大熊貓,正與8000多種伴生動植物和諧共生,同享一個大大的“新”家園。

“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能夠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參與到大熊貓的保護工作中來,提升我們大熊貓走廊帶的一個棲息環境,使這個區域里面的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最后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狀態?!彼涡膹姇诚胫倪@份藍圖,正在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里,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