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自由撰稿人候薩姆馬格里比
中國的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期間做了政府工作報告,他談到中國經濟在2016年要實現增長6.5%-7%的發展目標,這一數字反映了中國政府致力于實現中國經濟的中高速發展,同時也十分注重發展的高質量。
中國今年放低國內生產總值發展目標,使得對中國經濟能力持懷疑態度的人們急于借題發揮,一些發展增速不及中國一半水平的工業大國,也借此發表對經濟放緩和衰退的擔憂。但是更多人則將這一數字形容為“積極的放緩”,中國政府正致力于將經濟由偏重于投資的出口導向型,轉變為更加依賴于國內消費和服務業的實力型。同時,他們認為重新平衡中國經濟必然需要一個較慢的經濟增長速度,以適應國內經濟總量擴大的需求,增加小微企業數量,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并實現經濟增長模式向創新型轉變。
2015年,中國的經濟實現了6.9%的增速,相較于2014年的7.3%,創下了25年來最慢經濟增長速度的記錄。在中國,大家普遍認為經濟增長放緩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仍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數據表明,中國在2015年為城鎮居民創造了1300萬個就業崗位。但是中國仍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大學和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的就業需求,改變依賴制造業和建筑業的傳統發展模式,轉向經濟結構重組,從在國民生產總值占比過半的服務業中獲益。這也將促使中國實現理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服務業為中國提供了更多的積極發展軌道,極大限度地遏制了對能源消耗工業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也與“十三五”高度重視保護環境與資源,改善生活質量、提供零污染清潔環境的發展目標相一致。
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它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突出,去年國內生產總值就達到了10.3萬億美元,這樣的數據不能不說是對世界具有重要意義。投資者、金融市場乃至發達國家經濟體對中國經濟放緩表現出不安,但他們更應看到,中國通過依托服務業、鼓勵國內消費和改變個人儲蓄行為等方式來重新平衡經濟結構,將可實現可持續發展,并有利于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