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許祖華、高敬)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引發代表的關注和熱議。代表們建議應加快制定質量促進法,為推進建設質量強國提供法律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原副局長蒲長城說:“質量是經濟效益的重要立足點,推動質量升級是發展壯大制造業的國際通行做法。中國制造的瓶頸在質量,突破口也在質量?!?/p>
“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8000美元,已進入品牌消費時代,高端品牌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國內供給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逼验L城表示,只有質量提升才能更好地激活消費需求、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在加強質量安全監管的同時,更要注重質量發展,把提升質量作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目標和內生動力。
他建議,通過制定質量促進法,以法律形式將質量社會共治制度固定下來,促進政府、企業、消費者、社會組織和質量技術服務機構的均衡建設,有效解決我國現階段的質量治理難題。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副省長王莉霞也很關注質量問題。她說,制定質量促進法,目的就是要發揮質量的推動和支撐作用,著力增強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力,全面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國家在推動質量發展、獎勵優秀企業、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實施全民質量教育、采取質量激勵措施等方面具有責無旁貸的義務。
王莉霞建議,質量促進法的基本功能應牢牢定位在通過鞏固質量社會共治體系與機制,合理配置政府、企業、消費者、社會組織和質量技術服務機構的質量促進權限,提供牢固的質量促進保障,完善我國質量促進的責任體系,為加快推進質量治理創新、促進質量持續改進、將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