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電影受眾
電影進步取決于能否出現叛逆的年輕觀眾
新京報:如今大批演員、作家做導演,票房都非常高,受眾中,年輕觀眾的比重很高。制片人江志強曾提到:“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的能力都超強,只是他們沒有拍給現在18歲到20歲(的人看)?!蹦阍诮邮懿稍L時也說,以前能拍出《霸王別姬》這樣的作品,時代的力量大于個人的力量。不是現在就拍不出來了,是“時者,勢也”??煞窭斫鉃槟阌X得自己在當下有些不合時宜?
陳凱歌:我開始于一個非常注重藝術的電影時代,后來就好像星際的膨脹、擴大,恒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時候,文化的氣氛逐漸稀薄了。我們的觀眾也不僅限于大城市的有為青年,而普及到了三四線城市甚至范圍更廣,普及到對電影藝術沒什么了解的觀眾群里面去了。但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美國為什么能出一個塞林格,他能寫出《麥田里的守望者》,并成為六、七十年代美國年輕人反叛的圣經?電影真正的進步、多元條件的出現,取決于能否出現叛逆的年輕觀眾。我期待他們的出現。比如看了娛樂電影,會說哄誰呢,要看有個性的作品。在這個時刻到來以前,總得有人做點反潮流的事,因為觀眾不會自動改變。我不會去和別人做票房上的攀比。拍一個迎合、討好、取悅的作品,對我來說就是逼良為娼。青樓一入深似海,何時才能從良?從不了了。
新京報:是否可以說因為資本更看重年輕人,于是很多人去為年輕人拍電影,拍給年輕人的片子越多,年輕觀眾越多,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陳凱歌:資本都是單向的,沒有溫情可言,最高利潤都在年輕人那里藏著,其他人的需求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們電影在整個發展水平上還不均衡、不夠健康。歐美國家、日本,有很多給中年人看的電影,正常應該是這樣的。
美國的觀眾平均年齡40歲,中國觀眾的平均年齡是21.5歲。我特別遺憾的是,25歲以上的人都到哪里去了。特別是人到40歲左右,應該是最有生活經驗、最應該看電影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他們哪里去了。我也呼吁一下,他們也應該回到電影院,這樣創作能更多元一些,而不是只給非常年輕的觀眾拍。
其實觀眾也要經歷很多影片的淘洗,慢慢地,不論是從藝術品位,還是對電影本身的認知,都會發生變化,我對這個有期待。到時候,大家就會知道什么是好,什么不夠好,標準就立起來了。剛開始餓的時候,觀眾逮著什么吃什么,慢慢才會追求精細化。
談“小鮮肉”
前輩藝術家要有反躬自問的能力
新京報:最近,文藝界小組討論屢屢談及“小鮮肉”,說他們耍大牌、不敬業。據我了解,你即將上映的新片《妖貓傳》用了很多“小鮮肉”?
陳凱歌:我覺得他們說得大致上沒錯。光吐槽沒有用,其實宋丹丹講到,要告訴他們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這很重要。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在我的組里沒有發生過大家談到的這些情況。
我們(前輩藝術家)需要有一點反躬自問的能力。我們對創作的態度是否做到了能夠讓年輕演員受益,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藝術原來是這么一件事,從而心向往之,而不是一味責備年輕演員。因為時代不一樣了,原來我們進了一個單位,就有人來傳幫帶,主動教育,現在年輕演員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作為前輩藝術家,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希望這些年輕演員真正進步,了解什么是演戲,為什么要演戲。人藝的墻上寫著:“戲比天大”,就是說,演戲是有極大樂趣的,我們從事這個職業不是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否則就不干這一行了。我們在提出善意、溫和的建議的同時,也應該知道我們有什么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