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留給戰爭動員和臨戰訓練的時間十分有限,必須保持全時戰備、全員戒備,變新老交替的“過渡期”為訓練工作的“強化期”和戰斗力生成的“優化期”。
對基層部隊來說,從老兵退伍到新兵下連這段時間,正處于新老交替的“過渡期”,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必將掣肘戰斗力發揮。為此,很有必要搞好研究與應對。
出現“過渡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一時期,人員流動頻繁,老兵退伍、干部調整、探親休假、新兵訓練抽調骨干等,使得基層部隊人手緊缺,呈現出“三少”現象,即指揮人員少、訓練管理骨干少、專業技術能手少。加上臨近年關,各級忙著梳理成果、籌劃工作、安排預算,工作任務繁雜,精力容易分散。
“過渡期”過長,可能影響戰爭勝負。1991年海灣戰爭中,號稱“巴比倫雄獅”的薩達姆在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戰前,其軍隊兵強馬壯,表現出較強的戰斗力,曾經一夜之間就占領了科威特。然而,隨著戰爭的持續發展,大量經驗豐富的戰斗骨干傷亡,緊急補充的新兵盡管人數眾多,但戰斗素養不高,在多國部隊連續打擊下,很快喪失了抵抗能力。
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留給戰爭動員和臨戰訓練的時間十分有限,部隊必須保持全時戰備、全員戒備的狀態。針對“過渡期”特點,必須抓好人員、物資器材的調整補充和武器裝備的維護保養,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戰術狀態。組織開展各級各類集訓,開展崗位練兵、比武考核和業務技能強化訓練,打破固有建制編組,探索崗位互換、專業互通、減員操作等訓練方式,抓好一專多能、一人多崗訓練,變新老交替的“過渡期”為訓練工作的“強化期”和戰斗力生成的“優化期”。
仗可以千日不打,戰備不可一日松懈,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各級須嚴格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早著手、早準備,做到養兵千日、練兵千日。(榮森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