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美麗夜景。 中國網(wǎng)圖片庫/何東平 攝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與山西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這里,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面的伊闕,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龍?zhí)熳拥拈T戶嗎?古人為什么不在這里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聽后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的習(xí)慣的稱為龍門了。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
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fā)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xiàn)。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fēng)格。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zhì)樸。而唐代人們喜歡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fēng),達到了佛雕藝術(shù)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