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的團員正在表演。中國網圖片庫 馬勇/攝
華陰老腔系明末清初,以當?shù)孛耖g說書藝術為基礎發(fā)展形成的一種皮影戲曲劇種。長期以來,久為華陰縣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落音又引進渭水船工號子曲調,采用一人唱眾人幫合的拖腔(民間俗稱為拉波);伴奏音樂不用嗩吶,獨設檀板的拍板節(jié)奏,均構成了該劇種的獨有之長,使其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世代流傳,久演不衰。但又鑒于該劇種這一特殊情形(家族戲),目前依然處于行將消亡的瀕危狀態(tài),迫切需要長期保護。
老腔實在是一種很小的戲種,是以皮影的形式進行演出的戲曲劇種。華陰老腔它只需五人就可撐起一臺戲:簽手(指揮皮影)、副簽手、前首(主唱)、后臺、板胡。但這個劇種里,“生旦凈末丑”卻一樣也不缺。只不過,這五種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擔當。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賦就尤為重要。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傳了千年的唱詞唱腔,這種土得掉渣的、獨一無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這樣的原生態(tài),被原封不動地請到了大都市大劇院那豪華的舞臺上,也被請進了央視的演播大廳。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產品付費下載頁面。購買請撥打010-88828049中國網圖片庫咨詢詳情 | 責任編輯: 楊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