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任秀,48歲,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人,2014年在江西新視界眼科醫(yī)院接受眼角膜移植手術。“我12歲時,眼睛不小心被石灰燒壞了,感謝這位‘親人’,讓我又能看見家人,看見世界。清明節(jié)快到了,為‘他(她)’送上一朵花吧”(3月31日攝)。
遺體捐獻,被眾多受捐者譽為“獻給生命的禮物”,也是讓逝者的生命得以延續(xù)的一種方式。清明節(jié)前夕,幾位受捐人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對既熟悉又陌生的“無名捐獻人”表示深切的緬懷(空白相框象征著遺體捐獻者,按照國際慣例,器官捐獻遵循“雙盲原則”,捐獻者與受捐者之間信息受到保護)。
遺體器官捐獻是器官移植的主要途徑,是治療各類終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器官移植,但全國器官捐獻數(shù)量遠不能滿足需求,眾多患者仍在等待中。遺體捐獻還面臨著器官移植資質醫(yī)院偏少、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短缺、器官分配效率、捐獻救助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器官供求矛盾較為突出。
近年來,全社會也以設立基金資助捐獻者家庭、建立遺體捐獻者紀念園、組織捐友家屬聯(lián)誼會、拍攝廣告宣傳片等形式鼓勵和支持遺體捐獻事業(yè)。據(jù)江西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提供的數(shù)據(jù),全國器官捐獻案例從2010年的34例增長到2015年的2766例。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和制度的完善,會有更多“愛心”傳遞下去,更多“生命”得以延續(xù)。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