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方長平認為:中國應該加大力度培養輸送國際組織人才,首先,政府應設立專項基金,每年資助合格的人才到國際組織實習或工作,同時完善國內的選拔措施,采用公開透明的標準選拔專業人才。除了輸送普通工作人員,中國還可派遣輔助性專家,同時也可資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向國際組織輸送人才。 6月28日下午14點,察哈爾圓桌第41期在察哈爾學會成功舉辦,本期圓桌會主題為“國際組織人才培養”。來自大學、企業和察哈爾學會的嘉賓們共同對此進行了深入研討,會議由察哈爾學會秘書長張國斌主持。 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活動早已遍及全世界,極大地推動了國際合作的開展。中國自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來,在聯合國系統里工作的中國公務員數量和影響力都在不斷增加。但同時,我們還應看到中國的參與程度依然處于較低水平,一定程度上與我們的大國地位很不相符,迫切要求我們加大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力度,以滿足國家進一步參與國際事務,增強國際影響力的需要。如何從培養、選送、任用等多個環節入手,制定規劃,完善政策,健全機制,為我國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國際組織發揮積極作用創造條件。察哈爾圓桌會議就此進行了研討。
外交學院副教授牛仲君表示:現在在聯合國工作的國際公務員共有4200多人,其中中國籍的只有400多人,而且這些人中翻譯人員占了三分之一。真正能夠影響決策的只有200多人。聯合國是一個比較具有政治性的組織,只有深入其決策層,才能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方長平認為:中國應該加大力度培養輸送國際組織人才,首先,政府應設立專項基金,每年資助合格的人才到國際組織實習或工作,同時完善國內的選拔措施,采用公開透明的標準選拔專業人才。除了輸送普通工作人員,中國還可派遣輔助性專家,同時也可資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向國際組織輸送人才。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劉鐵娃指出:現在國際組織預備人才的外語水平和專業知識背景方面已經足夠,而比較欠缺的就是在國際組織實習的經驗。其實很多在定點機構工作過的人才,因為有一線工作的經驗,未來進入國際組織機構會有更扎實的基礎,更容易適應國際組織的工作。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建立定點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性。 人民畫報社韓文《中國》雜志執行社長兼總編輯,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張忠義表示:對于中國來說,我們目前接觸國際組織的機會增多,同時我們也可以自己創設國際組織,比如亞投行,比如東北亞的地區性組織,如此我們可以擴大資源。另外,非政府組織也可以增加我國國際影響力,我國松綁非政府組織,也可向優秀人才提供就業機會,發揮其作用,由此擴大國家影響力。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熊李力認為:政府間國際組織是有一定的規律但各有不同,無法針對某一類國際組織定向培訓,我們應從全面的角度去培養學生。 國際關系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李青表示:選拔國際組織人才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性。 最后張國斌秘書長表示,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只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一部分,今后人才培養將更多考慮國際性,只要把人培養好,無論是去國際組織還是跨國公司都會非常有影響力。希望察哈爾學會能夠為促進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搭建平臺,創造機遇。今后,察哈爾學會還會針對這一主題,舉辦一些深入的溝通交流活動,為推動此類平臺向前發展作更多貢獻。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