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pxntj"><progress id="pxntj"><menuitem id="pxntj"></menuitem></progress>

    <sub id="pxntj"><thead id="pxntj"></thead></sub><progress id="pxntj"></progress>
    <big id="pxntj"><progress id="pxntj"><menuitem id="pxntj"></menuitem></progress></big>
    <progress id="pxntj"></progress> <big id="pxntj"></big>
    <sub id="pxntj"></sub><progress id="pxntj"><meter id="pxntj"><cite id="pxntj"></cite></meter></progress>

    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夏斌:央行突然降息背后的中國經濟困局

    發(fā)布時間: 2014-11-28 17:43:45    來源: 探索與爭鳴    作者: 夏斌    責任編輯: 張林

    夏斌 南開大學國家經濟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

    2014年11月21日晚,央行突然宣布大幅降息。國內外投資者和專家認為降息將提振中國和全球資本市場,以及涉及國計民生的諸多領域產生廣泛影響。盡管部分機構曾認為,中國實體經濟仍存下行風險,為了調結構,決策層面不會刻意降息。這次28個月以來的首次降息,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今天,我們選發(fā)國務院參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在2014上海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舉辦的上海發(fā)展沙龍上的演講——“中國經濟:昨天、今天和明天”,一探中國經濟內在發(fā)展邏輯的究竟。

    導讀:

    非常時期必須采取非常政策。第一,要堅決穩(wěn)住整個金融系統(tǒng)的放貸意愿和能力,讓金融系統(tǒng)有信心。第二,一旦出現市場上房地產抵押物大幅度貶值,可以宣布采取緊急會計原則,或者央行馬上動手,直接到市場上購買資產,穩(wěn)住價格。第三,當房價出現斷崖式爆跌時,國務院應馬上明確,讓各地方政府允許用棚戶區(qū)改造資金買房。第四,除特大型城市外,放開限購,同時準備對沖投機炒房的政策。第五,當銀行不良資產增幅加快時,采取緊急措施,提高銀行自主核銷不良貸款的最高限額,同時擴充資本。

    當前經濟形勢是如何演變來的

    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困局?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今天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這一輪經濟周期實際上從2003年開始的,大的環(huán)境與美國經濟周期以及世界經濟周期有關。2002年底,我從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調到國務院發(fā)展中心工作。在2002年之前,中國人民銀行黨組每年的工作目標,就是為放1萬億貸款而奮斗。彼時朱镕基總理正好嚴抓不良貸款,各級行長都非常謹慎,嚴控貸款。但到了2003年,上半年貸款一下子達到1萬億,全年貸款規(guī)模增長23%。此后,中國經濟一路高歌猛進,漲到2007年的14.2%。2008年發(fā)生百年一遇的大危機,波及了全球經濟。2009年中國經濟進一步往下走,這個期間,我們出臺了4萬億政策。4萬億是財政的錢,更多的是央行提供了大量的配套資金。

    我在2011年7月向領導同志匯報時曾說,中國兩位數增速的時代應結束了,中國增速下來是合理的,硬托上去是不合理的,是有風險的。從今天看,大家已經慢慢接受增速下來這一事實。今年中國政府提出GDP增速要保7.5%。從各種數據分析,今年明年和后年的經濟增速還會逐年下降。首先看出口。盡管美國經濟在慢慢復蘇,但要恢復到2008年之前的那種狀況,很難。歐元區(qū)的問題比較嚴重。這幾年出口對GDP的拉動率要恢復到危機前幾年的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其次看消費。政府多年來的戰(zhàn)略取向是要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但從歷史數據看,我們居民消費率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46.4%,一路下滑到2010年的33.8%,2012年的34%,2013年的34%~35%。

    我們的戰(zhàn)略目標和任務很正確、很明確,就是想盡辦法擴大消費,改變增長方式。實事求是地說,國家這幾年在擴大消費上是下了大力氣的。農村實施了新農合,看病可以報銷,農民養(yǎng)老也開始慢慢在解決。最為震撼的是,中國農民祖祖輩輩都知道種地要交稅的,前幾年農業(yè)稅也廢除了。廢除農業(yè)稅很大部分是為了消費。但盡管如此,嚴峻的統(tǒng)計數據告訴我們,提高消費率很難。因此,在中國目前情況下,GDP增長在消費和出口上找出路很難。從出口角度看,外國沒有錢進口;從消費角度看,需要深入改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因此只能依靠投資。投資分三塊,房地產投資、制造業(yè)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yè)投資,全國各行各業(yè)基本上都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比較生動的例子,生產一噸鋼,低的時候只能賺一毛幾;生產一噸煤,買不了一瓶高級礦泉水。溫家寶當總理的時候,我親耳聽他講過兩次,他說,不要說一般的制造業(yè),連戰(zhàn)略性新興行業(yè)中的風能都“瘋了”。因為各個省都想搞戰(zhàn)略性產業(yè),政府干預、政府計劃,最后又是重復投資。類似無錫尚德這類企業(yè)的故事很多。所以從制造業(yè)說,我們不能指望投資有很大的提高。

    那么就看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靠地方政府投資。中國資金富足,但是由于金融改革沒有到位,大量基礎設施的資金不是來自于社會,而主要來自地方政府各種形式的舉債。有的專家說,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很大的空間,還可以依靠大量投資拉動GDP。我個人認為,這只是指出了一種可能性。中部、西部、西南部地區(qū)和珠三角、長三角、環(huán)渤海相比,投資空間確實很大。但是關鍵是錢在哪里?現在地方債務風險高的問題已經很突出了。有人說,堵后門,開前門,發(fā)地方債。根據我對中國各級政府的了解,即使發(fā)債,也不是每個政府都能發(fā)債。如果嚴格按評級發(fā)債,我閉著眼拍腦袋推測,也只有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一些債務情況較好的政府還可以發(fā)債,絕對不是全國各級地方政府都能發(fā)債的。而且,即使搞發(fā)債,也不可能像前幾年那樣大量舉債。因此,政府發(fā)債的問題不是融資形式問題,而是規(guī)模還能否持續(xù)放大的問題。

    現在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已變成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有些債權人已經到政府門口靜坐,要求還債,問題很嚴重。因此從這個角度說,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維持原來那種很高的增長速度了。當然,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長速度下來了,現在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為了解決鐵路債的問題和棚戶區(qū)改造資金的問題,讓國開行發(fā)債,郵政儲蓄銀行買債,繞了一圈來解決這些資金問題,這是可能的,我認為作為臨時措施也是對的,但是不能放開了規(guī)模干,也不是長久之計。

    綜上可見,從拉動GDP增長的角度看,我們出口的貢獻不能給予太高的希望,消費率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平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是很好的事了。投資中制造業(yè)產能過剩,基礎設施建設很難繼續(xù)維持高增長。因此要想保住GDP增長7.5%左右的目標,房地產投資是關鍵的一環(huán)。

    房地產市場“超級繁榮”的時期已經結束

    我曾在今年六月份的一篇內部報告中說,“當前經濟走勢關鍵看房市,房市下跌已成必然定勢”。這里說的房市是指房價和交易量??梢哉f,由1998年住房改革開始,到2008~2009年,由信貸積極擴張所助推的房地產“超級繁榮”已經結束了。我們銀行給企業(yè)大量貸款的抵押物都是房地產。我們好多實體經濟,好多工商企業(yè),向銀行貸款是用廠房用土地做抵押的,這部分錢占整個銀行貸款的40%,這是相當高的比例。剛才講的是主要銀行,在非主要銀行,在影子銀行中間,這個比例就更高了。

    如果住房銷量下降,房價下降,系統(tǒng)性風險會不會爆發(fā)?這個就很難說了,很難保證不爆發(fā)。如果爆發(fā),它是一種什么樣的爆發(fā)方式?我以下用第幾波概念來描述,實際上在時間概念上,不一定是先有第一波然后是第二波,并行也有可能。

    第一波,房市價量齊跌,價格在跌但程度不高,量也在跌,賣不出去了。這種狀況現在已經開始了。房地產抵押貸款的資產質量最早出問題,房地產企業(yè)的問題最早出現。抵押物的市值馬上下跌,開發(fā)貸款的質量問題緊隨其后。這個時候,面對抵押物價格的下跌和開發(fā)貸款可能還不出來的房地產企業(yè),銀行行長的第一反應是馬上收緊貸款,收舊貸款,不給新貸款。這樣做直接效應是部分房地產企業(yè)馬上資不抵債,破產。間接效應是GDP下跌,這是第一波。

    第二波,收緊房企銀根的連鎖反應是,涉及上下游40個行業(yè)的投資會進一步深度下行。和房地產業(yè)相關的水泥、鋼鐵、玻璃等40個行業(yè)現在已經產能過剩,如果房地產投資再進一步下降,產能過剩問題更大。因此導致這批相關的非房地產行業(yè)產出減少,或者減少投資,或者倒閉破產,進一步影響全局性的投資和GDP,這是第二波。

    第三波,地方GDP馬上下滑,地方政府破產。去年一年,地方政府和房地產相關的八項稅收加上土地出讓金的收入,一共有6.4萬億。狹義的土地財政對房地產的依賴度達到53%。有些地方更高,100%多的都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房市價量齊跌,首先會出現什么情況?房地產企業(yè)拿地的積極性會減弱。今年5月份,武漢、沈陽、長沙、佛山已經紛紛出現地方政府拍地拍不出去,因為房地產企業(yè)房子賣不出去,價格都跌了,老板不愿意拿地了。報紙上各種信息披露,有些城市已經出現土地拍賣流標,二次流標。今年10個典型城市,5月份的土地收入已經同比下降了25%。最新的7、8月份的數據沒有放進去。我們假設今年下降5%到10%,地方政府由于資金壓力,沒有錢了,怎么辦?收縮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qū)改造資金配套不夠,保障房建設以及民生的其他投入都發(fā)生困難。直接影響是,地方GDP馬上下滑。

    現在全國每年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80%都是銀行的錢,或者金融系統(tǒng)的錢。地方政府是用20%的土地收入來撬動了這80%的基礎設施資金。地方政府普遍以土地抵押向銀行融資,如果地價進一步下跌,對地方政府無疑是雪上加霜,GDP的增速前景更加暗淡。這個時候,地方政府如果急了,唯一的出路是加快拍賣土地。但越加快拍賣土地,地價跌得越快,這是必然結果。地價跌得越快,會從房地產企業(yè)、地方債等各種渠道,激化銀行資產質量的惡化。這樣的話,使整個社會債務慢慢陷入倒塌的惡性循環(huán),銀行就不敢貸了。

    第四波,群體性事件集中爆發(fā)。隨著銀行對房企的信貸緊縮,理財市場上的違約事件頻頻出現,由此群體性事件和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在短時間內會集中爆發(fā)?,F在整個社會都在討論剛性兌付不兌付的問題。對此,我是堅決主張不能剛性兌付,否則老這么下去,中國的金融市場秩序怎么建立?但是不剛性兌付,老百姓怎么辦?我的觀點是要堅決打破剛性兌付,目前可暫時有些變通措施。現在整個中國面臨著全社會道德風險。什么叫全社會道德風險?地方政府主政者不在乎,借錢干,還不了,過兩年退休下屆政府還,因此政府誰也不怕借錢。政府不怕借錢,銀行也不怕,通過銀行在柜臺上向老百姓銷售地方舉債的各種金融產品。地方政府不怕,銀行怕嗎?中國的國情都了解,地方政府債務最后是中央要背的,因此銀行也有積極性,銀行也有道德風險。老百姓覺得政府不怕,國有銀行不怕,我們怕什么?你只要敢賣,我就敢買。例如12%的債券利率,銀行拿2%的“通道費”,信托也拿2%,到了老百姓手上還剩8%點,比銀行存款還高4.5%,為什么不買?這就是整個社會的道德風險。面對這個情況,所以我堅決主張,買可以,最后還不了應依法辦事,它不是固定收益,是預期收益率,合同早就告訴你了。最后到底怎么辦?這就看執(zhí)政者的水平問題了。

    金融天生具有內在的不穩(wěn)定性和順周期的特點。中國當前經濟運行傳導機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土地財政”,以土地為杠桿,撬動金融。通過撬動金融,推動經濟增長。在土地財政、金融杠桿、經濟增長三者緊密相聯(lián)的扭曲局面沒有徹底改變之前,在房市泡沫想戳破又不敢戳破而剛剛開始有點戳破之初,房市的價量齊跌,土地收入的減少,會引起銀行資產質量的惡化,銀行從自保角度出發(fā),會緊縮信貸,由此必然會發(fā)生整個社會債務陷入自我緊縮的循環(huán)之中。一旦發(fā)生以上情況,我預計,今年的GDP即使在微刺激的政策下能夠渡過7.5%左右的難關,但是未來兩年內,仍然有可能下滑到6%以下,中國經濟將陷入嚴重的蕭條和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中央政府沒有事先的政策干預,這是完全有可能發(fā)生的大概率事件。我的意思是,現在如果沒有其他準備,不是提前開始一點一點布局干預,2015年,2016年跌到6%完全可能。中央政府應該要從最壞的打算入手,做好各種準備。

    非常時期,需要采取非常政策

    今年中國經濟每個月的表現都在挑戰(zhàn)人們的想象力,誰也說不清,誰也不敢打保票了。面對現在這個情況,一旦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怎么防止經濟出問題?

    第一,要堅決穩(wěn)住整個金融系統(tǒng)的放貸意愿和能力,讓金融系統(tǒng)樹立信心。為此,中央銀行近期內應采取措施,發(fā)出明確的毫不含糊的穩(wěn)健貨幣政策的信號,確保整個金融體系有穩(wěn)定的流動性支持。中央銀行政策的信號一定要很明確,而不是如前一陣子,讓市場去猜中央銀行采取回購的意圖。市場看不懂,金融機構看不懂,這種狀況很危險。就要告訴大家,你們不要慌,金融機構不要慌。為什么金融體系要穩(wěn)住?因為金融體系一旦出事,和某個大企業(yè)出事不是一個概念,金融體系的風險傳導快,影響大。從金融監(jiān)管角度說,銀行對每個企業(yè)的貸款,不準超過它資本金的10%。輸掉了這筆貸款,資本金也就輸掉了10%,整個金融系統(tǒng)是不會出事的。對企業(yè)是如此,但銀行不是這么回事。去年6月份,在上海的銀行拆借市場上,隔夜拆借利率達到30%,比高利貸還高利貸,天下奇觀。銀行之間有貸有存,到了晚上,一看頭寸,到底貸大還是存大?差一點點,不夠,到拆借市場借錢,要彌補平衡。在形勢比較平穩(wěn)的情況下市場利率波動不大。去年大家都在傳,可能央行想采取動作,要按市場規(guī)律辦事,該不貸的就是不貸。大家一聽這個信息,市場緊張了。這時候如果某個銀行資金緊了,而市場利率已經達到25%,又拆不著,晚上平不了資金,為了清算,再高的利率也必須去拆,一下子發(fā)生借一天錢30%的高利率。后來整個市場轟動了,央行馬上不敢了。這說明央行想按市場規(guī)律辦事,方向是對的,但不是一下子就能辦到的。

    第二,一旦市場上出現抵押物大幅度貶值的情況,可以宣布采取緊急會計原則,或者說,央行馬上動手,直接到市場上去購買將貶值的資產。你賣我就買,把價格穩(wěn)住。緊急會計原則,就是不準隨便按照抵押物的原值來要求追加抵押物,越逼企業(yè),企業(yè)越陷入危機。維持原來抵押物價,原來評估多少錢就是多少錢。聽說美國在危機時,在會計原則上也采取了緊急措施。我們能不能采???當然能。一旦出事,就要防止市場恐慌。

    第三,當房價出現斷崖式爆跌時,國務院應該馬上明確,允許各級地方政府用棚戶區(qū)改造資金去買房。現在的棚戶區(qū)改造資金總的使用方向是對的。房價如果大跌,不如拿這筆錢買房。買了房以后,改造一下再借給或者賣給弱勢群體,當作棚戶區(qū)改造用。在這方面政府應該靈活些。報紙上登過,有的城市已經這么做了。這個方向是對的。

    第四,當銀行不良資產增幅加快,按照銀行審慎監(jiān)管原則,就不準貸款了,因為資本金不足,這時候應該采取緊急措施,提高銀行自主核銷不良貸款的最高限額。工農中建交,有不良貸款,就用資本金利潤沖掉。現在能沖多少國家是有規(guī)定的。能不能在出現緊急狀況時,提高這個比例,讓他們自主核銷。資本充足率健全就可以穩(wěn)健地貸款;如果資本金不足的,趕緊增資,或者說,由政策性銀行金融機構來進行重組。

    那么,亟需資金的民營企業(yè)、中小企業(yè)或者小微企業(yè)往往得不到銀行貸款,導致民間高利貸,理財、利率提高。要解決這個問題,怎么辦?

    第一,必須讓該破產的企業(yè)破產一些,不能讓這些企業(yè)占用資金。我們現在有些企業(yè),包括有些地方政府,都在制造龐氏騙局。我們都知道,借錢是要還本的,現在有些地方政府和企業(yè),借錢只是用于還銀行利息,根本不是用來搞新的投資和建設。因為這些地方政府和企業(yè)如果不還銀行利息,說明已是不良貸款了,銀行馬上要催收舊貸款。它還不了,就從第三方或通過理財借錢,把銀行的貸款利息先還掉。所以,那些該破產的企業(yè)就要讓它破產,讓它出局,只有這樣這部分資金配置才合理。簡單地講,市場必須出清,哪怕是慢慢出清。對于產能過剩,嚴重資不抵債的工商企業(yè),包括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要堅決實施有節(jié)奏、有控制的市場出清,要么破產,要么重組,防止這些僵尸企業(yè)繼續(xù)占用社會有限資源的現象再延續(xù)下去,降低整個社會的成本。我聽說,李克強總理也很著急,現在社會融資成本高,為此采取各式各樣的措施想把融資成本壓下來。但是,社會融資成本高不僅僅是銀行的問題,而是整個體制的問題,該破產的企業(yè)破不掉,混在一起搞錢,民營企業(yè)的資金成本自然就高,這是體制改革不到位、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的整個市場經濟制度改革不到位的問題。這既涉及國企改革的問題,也涉及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系問題,光指望銀行改,沒有用。

    第二,加快實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中不良資產的剝離政策。通過債務重組、債轉股、資產置換和出售地方國有資產的方式,向市場明確披露地方政府債務存量的分類處置原則,以換取市場和投資者對它的信心,來恢復地方政府在市場上繼續(xù)融資的能力。我們原來不知道地方債務到底是多少。這屆政府組建后對此又作了全面審計,公布出來的地方債務是18萬億多。為什么現在地方政府借錢不容易?有些人為什么不敢借給地方政府?因為不知道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情況。銀行也不敢,幫助地方政府理財、賣產品是可以的,但是自己是不貸了。這種情況下,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向市場公布這些存量資產中的不良資產有多少。對于這部分不良資產,有的重組,有的核銷,有的用其他資產來置換等等。這樣的話,投資者和市場就明白了,這個地方政府的債務是干凈的,清楚的,就敢借給它了。所以我建議,要防止經濟僵死,有些企業(yè)該破產就破產,要動地方政府的存量債務,清清楚楚,嚴格要求。

    第三,一些結構性的改革措施,比如股權基金問題、所有制改造問題、股市問題,還有民間借貸人條例問題,都要加快改革。我個人認為,在結構性政策里面,除了特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以外,國務院應該下令,各省政府在年內必須啟動戶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的實質是財政問題。什么叫城鎮(zhèn)化?城鎮(zhèn)化的實質是財政拿錢和深化改革,不是搞房地產,不是搞簡單的城市規(guī)劃。城鎮(zhèn)化是工業(yè)化的必然產物,不是我們刻意想出來的。戶籍制度的改革,一個農民工變成城市居民,孩子從生下來到上幼兒園、小學、中學,都要給予同等待遇,包括大學都要給予同等待遇。退休以后,要像城市居民一樣有養(yǎng)老保險,看病一樣報銷。這意味著財政要拿錢,如果一個人要拿8萬~10萬,兩億農民要拿多少?因此,城鎮(zhèn)化意味著財政要拿錢,要改革現有制度。從這個角度認識,應該要求各省政府必須在年內啟動戶籍制度改革,首先解決農民工的城市居民身份,然后提前按照中央政治局通過的關于財稅改革的方案實施,不能觀望。提前圍繞戶籍改革引發(fā)的中央轉移支出問題,抓緊改革,重點解決戶籍改革中地方財政的收支缺口問題。其他的改革動不了,可以先把農民變成城市居民,地方政府缺錢了,中央財政先動,先補貼。這樣的話,可以增加消費。同時,戶籍改了,居民身份改了,市場就著急了,因為一下子學校不夠,幼兒園不夠,醫(yī)院不夠,這樣,可倒逼加快學校和醫(yī)院的投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民工住房的民間投資,加快商品房的出售,這樣可以部分對沖掉我們制造業(yè)和基礎設施整個投資水平的下降問題,把這塊投資提前搞起來,有利于宏觀上取得平衡。

    第四,房地產政策要確定大政方針??偨Y這十年左右的房地產政策,就是政策碎片化,一會出這個政策,一會出那個政策。政府如果建立房地產市場的長效制度,房價慢慢就會穩(wěn)住。我一直認為,房地產市場不整頓,中國早晚出大事,近兩年我又補充說,整狠了,馬上就出事。現在確實是燙手山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方向是什么,就是以消費品為主導。一定要讓市場明確,買房是為了住,買房不是為了像股票那樣為了賣股票。不鼓勵房地產作為資產市場交易,中國在房地產市場上,絕對不能學英國、學美國,應該學德國,學新加坡,以消費品為主導。

    最后一點,采取以上一系列政策,最后可能都要涉及財稅問題。因此,非常時期必須采取大膽積極的財政政策。說穿了,當前經濟的困境,單靠央行政策來解決,危險很大。財政政策必須積極。中國經濟仍在相對高速增長,積累的財富也相當可觀,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是必須要付出點代價,當前也是有能力付的時候。各項改革深入到后面,都涉及到錢的問題。怎么辦?我個人分析,不認真正視國退民進是不行的,這是中國經濟內在發(fā)展邏輯的必然。

    評 論

    探索與爭鳴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日韩美无码AV,久久久久无码乱码视频,加勒比无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