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清華大學產業(yè)發(fā)展與環(huán)境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CIDEG)十周年系列學術活動拉開帷幕,首場講座于清華大學羅姆樓陽光廳舉行。首場講座的主題為“國家治理與公司治理”,講座特邀請了斯坦福大學Spogli國際研究所Olivier Nomellini高級研究員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教授和斯坦福大學榮休教授、國際經濟學會前主席、CIDEG學術委員會聯席主席青木昌彥教授(Masahiko Aoki)做主題演講。講座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CIDEG理事德地立人先生主持。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產業(yè)發(fā)展與環(huán)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薛瀾致歡迎詞。薛瀾介紹了成立CIDEG的目的,以及十年來CIDEG在眾多著名學者的支持下已搭建了一個活躍的研究平臺,取得了非常豐富的研究成果。薛瀾代表CIDEG歡迎福山和青木昌彥教授的到來。
圖為薛瀾教授致歡迎詞
圖為德地立人先生主持講座
隨后,由弗朗西斯·福山教授作題為《政治秩序》的主題演講。福山教授首先分別詮釋了法律、國家能力和民主問責的概念,他認為恰當的政治體系是法律、國家能力和民主問責三者之間達到均衡。國家的權力需要有法律體系和民主問責制度來制衡。從平衡而言有兩個發(fā)展方向,大多數的國家處于專制主義和無政府主義這兩者之間。只有三種元素達到均衡狀態(tài)時,經濟才能更有效的發(fā)展,社會福利才能夠令人滿意。福山教授以歐洲的法制發(fā)展歷程和中國古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國家權力發(fā)展歷程作為例子進行了解釋。福山教授在演講中還分析了美國法制和民治發(fā)展對國家權力的制衡而導致的政府僵局,以及文革以來建立的法制體系對中國國家權力行使的規(guī)范和制約等,闡述了中美兩國的國家治理問題。
圖為弗朗西斯·福山教授作主題演講。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的院長、CIDEG學術委員季衛(wèi)東教授進行了精彩的點評。他認為福山教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關于政治體制和政治秩序的比較分析框架,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分歧,客觀地對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進行分析和比較。季衛(wèi)東教授指出如何理解中國的權力悖論,如何在強大的國家權力情況下走向法治和民主的道路還需要我們更深入的思考。
圖為季衛(wèi)東教授作點評。
接著,由青木昌彥教授作題為《公司法治的三個優(yōu)勢》的主題演講。青木昌彥教授用一個簡單的會計處理將人均GDP增長率分解為不用的供給面來源,并且就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的理解及中國未來經濟增長預測兩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青木教授分析了中國未來二十年的經濟增長,他認為中國過去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人口紅利和庫茲涅茨效應的貢獻。在新常態(tài)來臨時,中國持續(xù)經濟發(fā)展的可能性在于生產效率的提高。在未來,中國需要注意控制腐敗,促進全要素生長率增長和人力資本累積的公司治理等方面來保持新常態(tài)下經濟增長。
圖為青木昌彥教授作主題演講。
來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周黎安教授和博源基金會理事長、CIDEG理事秦曉先生就青木教授的演講做了精彩點評。周黎安教授認為青木教授的講演引導我們重新思考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問題,新常態(tài)可以理解為需要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推動經濟增長。青木教授提出從長期因素來觀察中國經濟增長,要注意制度改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這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發(fā)意義。他提出了需要從中國經濟增長來源、法治和公司治理改革,以及中國經濟的特殊性三個方面來思考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問題。秦曉理事談到,青木教授的講演不僅指出了勞動生產率和人力資本積累是決定長期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也告訴了我們在經濟新常態(tài)時期,推動經濟增長的要素中人口紅利要素已無法找回。秦曉理事談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時,表示非常贊同青木教授提出的通過股份所有制改善效率,從而提高治理的水平和勞動效率,同時將取得的盈利或者股份劃歸社保,改善公平。
圖為周黎安教授作點評。
圖為秦曉先生作點評。
活動現場300余人的大廳座無虛席,在主題演講結束后,觀眾和受邀媒體就所關心的問題向主講嘉賓提問。講座在熱烈的討論中結束。
圖為講座現場。
清華CIDEG一直致力于搭建環(huán)境治理、產業(yè)發(fā)展和制度變遷方面的研究平臺,2005年9月成立,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提供無條件資助。
供稿:清華大學產業(yè)發(fā)展與環(huán)境治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