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共同舉辦的“NAES宏觀經濟形勢季度分析會(2015年4季度)” 于2015年12月28日在京舉行。會議組織經濟領域專家學者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四季度經濟走勢,研討了應對經濟金融風險的政策建議。
財經院綜合經濟戰略研究部副主任汪紅駒研究員代表財經院課題組做主題報告。中國社科院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研究員、財經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研究員、財經院綜合部副主任鐘春平研究員發表了各自的精彩論點。
財經院課題組報告認為,2015年,全球經濟呈現深度調整。一方面,發達國家經濟總體復蘇態勢不穩,雖然美國經濟增長勢頭明顯,但歐元區和日本經濟雖仍未擺脫經濟困境;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呈現明顯的分化格局,在金磚國家中,中國、印度經濟仍保持在7%的經濟增速,但俄羅斯、巴西兩國經濟陷入衰退,南非經濟增速也陷入低谷。
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有望繼續緩慢復蘇,但是面臨的下行風險在增加。在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的差異化導致貨幣政策的分化,美元在首次加息后進入緩慢加息通道,英國央行預計將迎來10年來首次加息,而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仍有擴大量化寬松政策的可能性,由此帶來國際資本的流動和外匯市場的亂局還將繼續困擾全球經濟金融的穩定。在新興市場地區,經濟增速下滑、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國際資本外流引發了政治與經濟上的不確定性和金融市場的動蕩。
2015年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通過靈活運用貨幣金融政策,成功抵御金融風險;財政政策加力增效,經濟增長平穩減速,實現軟著陸;生產部門物價低迷,避免消費領域通貨緊縮;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創新創業提供新動力。預計2015年全年GDP增長6.9%左右,消費物價指數為1.4%左右。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經濟增長仍有下行壓力,需要從供需兩端發力,實現經濟穩中求進的目標。在供給側改革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仍需要宏觀政策在需求側繼續給予適度支持,著力防止供給側改革對短期經濟增長的下拉影響,防范經濟金融風險,保證經濟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傮w上,隨著增長新動力的不斷顯現,經濟增長有望探底企穩。預計2016年GDP增長6.7%左右,消費物價指數上漲1.3%左右。
財政政策將加力增效。一是“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這可能意味著財政支出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力度超出想象的可能性較低。二是“實行減稅政策”,而減稅屬于供給側改革的措施,著重于降低企業成本和提高企業運營效率。三是“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彌補財政減收。預計2016年財政赤字規模增加至2萬億左右,赤字率可能達到2.76%,赤字凈增量增加3800億元左右。
貨幣政策仍將在穩健的基調下保持適度寬松。一是社會總需求仍然偏弱,需要在需求側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二是配合供給側改革,為實體經濟提供適宜的流動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三是配合結構性財政政策,為各項財政專項債券、地方政府債務、國債發行提供有利的利率環境,同時降低存量債務的壓力。四是美聯儲加息后為應對資本外流,人民幣溫和貶值。預計2016年一次降息,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4%左右。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