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7日,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中國人才50人圓桌論壇”在京舉行。武漢工程大學原副校長桂昭明出席論壇,并參加“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圓桌討論。他表示,人才創新驅動發展要從制度設計上尋求根源,破除四個脫節,實現四個對接。
以下是他的發言記錄:
人才創新驅動發展需要破除四個脫節,實現四個對接。
四個脫節是科技人才與經濟的脫節,人才創新成果同產業的脫節,人才創新項目和現實生產力的脫節,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利益收入的脫節。中國擁有三項世界第一:工程師數量排名世界第一,SCI收入論文世界第一,專利世界第一,但是沒有改變我們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弱的局面,在全球產業布局當中暫時仍然不能改變世界工廠的尷尬局面,原因何在?
第一,科技人才與經濟的脫節。工程師數量雖然多,但是14-15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在工程師可用性指標僅僅排名43位。美國81%的工程專業畢業生可以立即勝任工作,印度也有25%的畢業生可以做到,我們國家是10%。
第二,人才創新成果同產業的脫節。我們的論文被引用居于全球前1%,數量是世界第6位。專利多,轉化率低,不到5%。專利傳人獲得專利授權,美國和日本以及安全的專利組織成員國,EPC獲得專利授權比高達98%。
第三,人才創新項目和現實生產力的脫節。我們在調研課題當中發現,相當一些人在中西部地區大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有創新人才被吸引到東部地區創業。我作為中部湖北省的人才研究者感到很慚愧,因為創新項目在申報落地的地區缺乏產業化的平臺,缺乏創業的環境,無法變為現實生產力。而東部地區提供了沒有天花板的平臺,使他們如魚得水。這些人才就不僅僅是孔雀東南飛,現在是鳳凰東南飛?,F在東部地區人才在悄悄向南方流動,為什么?因為創業過程當中遇到融資問題,東部地區融資問題成為創新創業成果專業化的瓶頸,東部地區也發現這個問題,這是悄悄的現象,還沒有成為趨勢。我們國家由于缺乏自主創新的技術,被動高價引入國外技術。而美國、日本對外依存度僅為5%,我們國家技術引進經費和消化吸收創新經費的比例為11:10多倍,對外技術依賴成為我國當前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瓶頸??倳涀龀觥皠撔买寗拥膶嵸|是人才驅動”的論斷在這。
第四,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利益收入的脫節。人才價格和狀況走向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以及一個社會組織的發展狀況,和人才開發資本的水平,反映了當地人才市場研究水平,也反映了進行決策的官員們的高端的認識水平。一個很小的例子,現在已經有很多新政在出臺,以前人才項目勞務費要報銷出來或者作為所用是非常困難的,有無數規定在制約著。在西方國家除了按章交稅之外,人才創新得到的收入完全是可以作為自己所用,作為勞務費來開支。這點目前顯得特別突出,也是影響到高端科技人才創新活力的很重要的問題。人才資本價格與價值背離根源,在于我們不愿意承認優秀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人才經濟談到的定義,人才經濟是實現與發展知識經濟化和經濟知識化的雙向互動過程。強化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的對接,解決人才資本與價格背離的頑疾具有重要意義。
從制度設計上尋求根源,中國人才創新創業水平需要破解制度上的諸多障礙。人才創新發展要破除四個脫節,實現四個對接。
四個對接,四個脫節當中,關鍵是現在科技人員創新成果和收入的脫節。從目前來講,處于國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回避收入、待遇仍然在左右著的問題。對科技人員成果所得的收入和本身的價值實現,和本身的知識產權的傳遞是一致的,我們如果把它說得很低,你這個人就關注你的金錢待遇和收入,實際上是尊重知識產權。這個問題是關鍵環節,如果實現了,科技人員創新活力就能夠比較高的激發出來,這是政策上的脫節和需要堅持對接的問題。
其它三個脫節和對接都是制度問題,科技和經濟對接主要還是在制度方面。我們要把企業作為科技人員主戰場,讓科技不是束之高閣,而是讓它能在經濟當中發揮驅動作用。創新成果和產業化對接也是一樣的,為什么東部地區人才到南方創業,創業過程當中產業化需要融資來支持,東部某些地區就不如南方專門有一個創業中心來支持它。人才的科技成果產業化之間的對接是制度上的問題,可以在頂層設計或者制度設計上能解決的問題,能促進四個脫節的破除和堅持四個對接的實現。
(本文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中國人才50人圓桌論壇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