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部分農副產品價格快速上漲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老百姓最直觀的感受是食品價格在持續上漲,尤其是豬肉、鮮菜的價格漲幅顯著。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3月份CPI同比上漲2.3%,與前值保持一致。食品價格依然是推動CPI上漲的主要推手,其中,鮮菜價格上漲35.8%,影響CPI上漲約0.9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28.4%,影響CPI上漲約0.64個百分點,成為影響CPI數據的主要因素。對于這一低于預期的數據,諸多疑問待解:肉菜價格為何持續上漲?CPI數據為何與群眾感受不一致?肉菜價格大漲是否會加劇通脹,今年的物價水平會呈現怎樣的態勢?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逐一進行解讀。
豬菜價格將趨于平穩,食品類CPI總體可控
肉菜價格漲幅較大主要源于供給側收縮。受前期全國低溫寒潮影響,鮮菜產量受限,導致市場供應相對不足,加之季節因素對價格的推高,鮮菜價格同比上漲較多。但是隨著春夏季蔬菜供應量的提升以及替代食品供應量的增加,鮮菜價格上漲的勢頭將得到遏制,鮮菜價格將趨于平穩。
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豬肉價格長時間低迷,養豬場(戶)積極性受挫,生豬存欄量下降,其中,全國2月份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均創2009年以來新低。因此,豬肉產能處于近年低位,市場供應偏緊,豬肉價格漲幅較大也就不難理解。但是,在價格因素的推動下,今年養豬場(戶)的積極性會有所提升,市場需求也會回落,加之牛肉羊肉等替代商品的價格下跌,我們認為,豬肉價格不具備持續上漲的條件。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除了肉、菜,其他食品煙酒類商品的CPI漲幅都較小甚至下降。其中,水產品價格上漲2.7%,糧食價格上漲0.5%,鮮果價格下降10.2%,蛋價下降5.8%。因此我們可以肯定,食品煙酒類價格總體可控。
CPI數據與老百姓感受不一致源于統計方法的差異
本月初,各大機構預測3月CPI同比漲幅應該是2.4%以上,主要依據就是鮮菜和豬肉價格高居不下。CPI數據與老百姓的預期之所以不一致,首先,與觀察時點、觀察角度的差異有關。老百姓關注的往往是某一時間點的商品價格高點,而統計部門在研究價格變化時所關注的是當期平均價格水平的變化。據了解,統計部門每個月要采集六次數據,并將這六次的平均數作為該月的平均數。以豬肉為例,通過分析統計局數據可以發現,今年前三個月豬肉價格的波動較大,尤其是在春節前后,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老百姓總感覺豬肉價格在上漲。而如果按照平均采樣數據來算,CPI數據并不高。
另一個原因在于基期輪換?;侵附y計基數,期是指統計時限。按照國家統計制度的安排,每五年要對價格調查的基期進行一次輪換,今年1月份剛好實行了新的輪換周期。通過這次輪換,一方面食品價格調查的籃子發生了一些變化,食品所占的權重比之前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在消費籃子中增加了一些新內容,如養老支出等,即CPI反應的不僅僅是食品價格的變化,還包括另外七大類的消費,因此,個別農副產品價格的波動不可能完全與CPI同步,部分老百姓的感受與CPI的實際漲幅不一致也就不難理解了。
3月份CPI漲幅沒有預期的高,還與春節后交通、服務等方面的價格回落有關。例如,據統計局數據顯示,受春節假日因素消退的影響,飛機票和旅行社收費價格分別下降,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11個百分點。另外車輛修理與保養、美發、家政服務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CPI的數值。
CPI漲幅可控、PPI降幅收窄,全年無通脹或通縮壓力
從走勢來看,在翹尾因素的影響下,CPI依然存在繼續上漲的可能,但全年的CPI不會突破全國人大所設立的3%的警戒值。目前的CPI仍處在合理的空間,處于可控的狀態,難以形成大的通脹壓力。
首先,本輪通脹上行主要源于部分食品煙酒類消費的反季節上漲,但近期已明顯緩解,缺乏持續大幅上漲的動力,后期將逐步回落。而且,除了食品煙酒類以外,CPI統計數據還涵蓋衣著、醫療保健等另外七大類消費。3月份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衣著、居住、教育文化和娛樂、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小幅上漲3.1%、1.7%、1.5%、1.3%、1.2%、0.4%,交通和通信價格則下降2.6%,總體保持穩定。另一方面,3月份CPI是環比下降的,降幅達0.4%。食品煙酒價格環比下降1.3%,其他七大類價格環比四漲三降。其中,衣著、居住、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分別上漲0.5%、0.3%、0.3%、0.3%,而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其次,包括中國經濟在內的全球經濟都面臨下行壓力,抑制了生產、生活需求。在經濟出現實質性好轉前,需求不振將持續對通脹構成制約。從中長期基本面來看,在經濟面壓力下,貨幣政策還是會偏向寬松,但只要不發生大放水、大貶值或供給危機,中國就不會陷入持續滯脹。中國也有足夠的經濟和政策手段來對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如果上半年中國經濟能企穩回暖,那下半年中國應對資產價格泡沫將更加從容。
此外,不得不提的還有人們對于PPI下降而引發通縮的顧慮。雖然PPI繼續下降使得部分專家認為存在通縮壓力,但數據顯示,3月PPI的降幅已經從4.9%收窄至4.3%,這是連續第三個月收窄;雖然是連續第49個月同比下降,但環比上漲0.5%,為2014年1月份以來的首次上漲。隨著經濟回暖,尤其是在政府的穩增長、去庫存等政策帶動下,工業、房地產等領域將持續回溫,加之大宗商品價格周期性反彈,PPI下滑的態勢將得到扭轉,通縮壓力將得到釋放。
總之,通過研究一季度的各項經濟數據我們可以肯定,2016年的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開門紅,前景向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機構都看好今明兩年中國經濟的表現,提升了對中國經濟的預期。長久以來,看空中國經濟的聲音此起彼伏,懷疑中國各項統計數據的也大有人在,但他們都忽視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內部的回升余地以及中央政策的調控空間。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出現波折是正常的。但是,通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就可以挖掘經濟發展的潛力、釋放政策紅利,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