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4日連續三天徹夜進行的朝韓會談達成六點協議,標志著朝韓自8月20日爆發炮戰、半島局勢驟然緊張的局勢告一段落。這一波危機的突出特點是危機急劇升級,而又急劇緩和。急劇緩和的原因在于和冷戰后以往歷次危機(兩次朝核危機和2013年戰爭危機)一樣朝韓都避免爆發戰爭的意圖十分明顯。而雙方又均不想維持現狀,因為本次危機的現狀是韓朝都極為反感的。朝鮮極為反感對朝廣播宣傳。韓國在堅持“積極威懾”——也即遇到朝鮮可能進攻或者進攻的前提下前方軍人可先發制人或者先還擊后報告,這種隨時都可能擦槍走火的高壓態勢,是力避戰爭爆發的韓國所極為反感的。這種情況下,雙方只有共同努力推動局勢向緩和的方向發展。
從雙方達成的六點協議看,這是一個有限妥協的協議,帶有典型的危機管控特點。在這場危機中,朝鮮最在乎的要迫使韓國停止廣播宣傳。而韓國最在乎的則是要朝鮮對8月4日韓軍士兵在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韓方一側因朝方“埋雷”爆炸受傷而道歉。同時,2013年以來以構建“半島信任建設進程”、對朝政策上“走第三條道路”的韓國樸槿惠政府,執政時間已經過半,別說構建新型朝鮮半島關系,雙方對話仍長期處于停滯。因此,韓國還希望能借此機會逼迫朝鮮對韓國打開“對話”的大門。從最終雙方達成的六點協議來看,韓國滿足了朝鮮停止廣播宣傳的要求。而其他五點則分別是朝鮮滿足了韓國的要求。這包括朝鮮滿足韓國因“埋雷”而向炸傷的韓國士兵道歉,朝鮮解除準戰時狀態滿足了韓國隨時處于高壓的擔心,當局會談、離散家屬、民間交流這三條則滿足了韓國要求朝鮮開放對韓國對話交流的要求。
總體來看,雙方都得到了各自最想得到的東西,但韓國顯然得到的更多。韓國對朝廣播宣傳已經停滯了11年,這次拿出來其實也很可能只是作為策略上對朝施壓的籌碼。但是朝鮮最后卻不得不向韓國因“埋雷”而向炸傷的士兵道歉,等于間接承認埋雷是朝鮮所為,而這則是一開始朝鮮所堅決否認的。另一方面,韓國此前多次向朝鮮提出舉行高級別對話,近期美韓聯合軍演前韓國再次向朝鮮提出類似建議,均遭到朝鮮拒絕,但是雙方達成的協議卻使得朝鮮不得不放棄這一立場。
但盡管如此,由于導致朝韓爆發這場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雙方缺乏基本信任、朝鮮不安全感加大,而這份協議能否增進雙方基本信任則要取決于協議的落實情況,因此對于未來朝鮮半島局勢并不能盲目樂觀。造成當前朝韓關系缺乏基本信
任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朝韓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樸槿惠政府在國際上的靈活外交以及金正恩政府仍然沒有減弱的國際孤立更加凸顯了這一點。另一方面,樸槿惠政府極其關注朝鮮半島統一問題,以及韓國內部“以半島統一解決包括核問題在內的朝鮮半島問題”的呼聲增大,主張吸收統一,這不可避免的加重了朝鮮對于政權安全的擔憂與恐懼。作為實力較弱的一方,朝鮮迄今為止選擇的應對策略看起來是為保持行動自由盡量不與韓國接觸。因此,此前朝鮮才表現出對與韓國的對話交流不感興趣,甚至不排除朝鮮已放棄與樸槿惠政府打交道的打算。如果是那樣,這份協議中達成的雙方交流共識無疑就是空頭支票,這份協議對雙方接下來的關系改善也很難任何實質性影響。
當然,如果樸槿惠政府在剩下來兩年多的任期內能像金大中政府那樣,將空洞而渺茫的統一目標暫時擱置一邊,而從一點一滴累積信任開始真正促進雙方關系當務之急的和平共存,而朝鮮也需要調整其極其敏感的神經,放棄用非常規手段吸引國際關注的策略,并務實的接受國際社會所期待的“棄核”立場,那么在大國的鼓勵與支持下,朝韓就能逐步的累積信任,消除危機爆發的根源。但總體上看,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這份協議無疑只是一個起點。也就是說,他基本能確保接下來幾個月朝鮮半島局勢的平靜,但是朝鮮半島局勢能否可持續的實現平靜,哪怕在樸槿惠總統任期內能否一直實現平靜都要視雙方下一步的互動情況。
但是不管怎樣,朝鮮在本次危機中的對話表現顯示出其希望改善國際環境的強大動力是客觀存在的。包括視客觀情況靈活調整政策,在媒體報道中將韓國正式稱為“大韓民國”顯示和平共存的信號,這些均不同于以往歷次危機中的“一味示強”,都值得稱道。而韓國則再次向朝鮮證明了其所堅持的對朝“積極威懾”信號,這也包括在危機中堅持底線毫不后退的原則,而朝鮮的反應也表明其對此已經十分了解,這或許是構建朝韓行為準則(COC)的有益信號。因此,如果雙方能順勢在下一步談判中就雙方在非軍事區、進而在雙方關系中制定出彼此行為準則,那么或許能有效阻止下一次類似危機的爆發。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