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堅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
與黨的十九大報告一脈相承,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和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各地從國情出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群眾最關切最煩心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闡述了政府今年部署的一系列重大任務,包括三大核心如“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敢闖敢試,敢于碰硬”和“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
若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出發,那么所有的舉措、對策、工作等,都可以歸納為“建設高質量生產力”和“為建設高質量生產力而優化生產關系”。因此,《政府工作報告》聚焦這一主題,圍繞這一目標而努力,其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擴大消費和促進有效投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屬于建設高質量生產力的范疇,加快精準脫貧、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屬于優化生產關系的范疇。
為什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因為發展所至,形勢所迫。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生產力亟待發展是基本國情。為此,我國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老三大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工農、城鄉三大差別)為生產關系,以合法合理的貧富差距為動力,來匹配、激活生產力這個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40年來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世界為之側目。
時至40年后的今日,生產力已經一騎絕塵而去,將不善于自動改變的生產關系遠遠拋在身后。伴隨著產業升級、城市化進程的深入,以老三大差別為特點的生產關系已經演變為以新三大差距為主導的生產關系。腦力體力勞動差別已經轉化為收入、財富差距并存,工農差別轉化為行業差距、實體虛擬部門差距并存,城鄉差別轉化為城鄉、區域差距并存,部分領域呈現兩極分化之勢。
2016年我國基尼系數維持在高位的0.465;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顯示,我國財富基尼系數高達0.73。2017年中國500強企業中,245家制造企業總利潤僅為6家銀行利潤的一半。
日趨畸形的生產關系當前突出表現為不正常的分配和再分配關系,已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的不滿和失落隨之越來越多。例如,建設高質量的生產力需要落實“中國制造2025”、“創新型國家”戰略和更多地依靠實體經濟;內外總需求不振、成本激增和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使得實體經濟進入精細化競爭發展時代,需要更多的依靠知識、科技、熟練技能而非規?;l展時代的土地、普通勞動力等傳統要素。然而,大多數知識業者、技術人才、高素質產業工人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大多數基層公務員們,主要依賴工薪收入(更不用說普通勞動者),在過多貨幣供應量的環境下,在教育、醫療、居住等生活必需品成本普漲形勢下,缺乏手段和渠道來捍衛實際購買力,逐步成為財富隱性轉移分配格局下的最大受損方。
老市民們和源源不斷進城、白手打拼的后市民們,由于財富積累和生活成本轉嫁手段的差別,進一步固化而不是緩解了各方實際收入的兩極分化。這造成了需要與老少邊窮地區絕對貧困群體同等關注的城市“相對貧困”群體,后者也是生產關系畸化的重要注腳。
這種生產關系不僅影響創新要素的集聚穩定性,加劇實體經濟引進、留住人才的挑戰,而且抑制社會總需求,成為國家經濟結構轉型的重大桎梏。
以脫實入虛的房市為例,民間有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是“談起房市,無心房事”。再進一步分析,則是“房事無心、二胎無望、消費無力、轉型無依”。由此可見,畸形的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不僅造成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痛點無數,而且直接影響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創新要素支撐和更大范圍內的內需啟動。不加快解決這個重大戰略問題,加緊強健自身體魄,那么也難以抵御外部威脅和敵意的覬覦。
非常欣喜的看到,政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為了人民的福祉,為了建設一個高質量的生產力而強力優化生產關系(分配關系),包括精準扶貧攻堅戰、稅制調整、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強化民生兜底保障等舉措。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根據現實國情,拿出有效措施,改善城市“相對貧困”群體的生存發展現狀,提升生產關系的格局層次,去適應即將到來的更加先進的社會主義生產力。需要指明的是,反腐同樣是優化生產關系的關鍵舉措。當前階段,腐敗的經濟潤滑劑作用已經遠遠低于干擾正常市場秩序的負效應了。毫不回頭地加強反腐,就是斷絕權力尋租,抑制那些精于權錢交易的政企單位,為那些拙于權錢交易、一心撲在事業上的實業家們創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們堅信,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步一個腳印去干,能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好堅實基礎。讓我們邀請世界繼續為之側目吧。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