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記者 王琳 實習生 張佳鈺)6月9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深圳市綜研軟科學發展基金會舉辦的“改革開放40周年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題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發言如下:
認為“9+2”之間還是不平衡的,首先“9”跟“2”是不同的,不是同一個歷史發展階段,未來的一體化,既要強調中國特色,更多的要跟國際先進的規則接軌,體制機制的接軌是很重要的。港澳特別是香港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有成功之處,國際高標準的素質是很高的。另外重心是要做好九個地區、九個模塊之間的協同發展。
另外,國內體制機制優勢在于政府的規劃引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幾個城市之間如果不能產生協同效應,予以本位主義的話,往往會滋生重復建設,所以怎么樣的差位、錯位競爭,更多的強調協同合作,因此規劃引領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點可能是中國特色未來重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金融的發展服務于實體經濟,現代產業體系,科技的創新是服務于產業的現代化,金融的創新也是服務于產業,最終核心是這個產業體系的轉型升級。因此,深圳的創新,過去有一些優勢,但基礎也是很脆弱的,因為從整體協同來看,它有體制機制的優勢,如何進一步挖掘創新對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推動作用,是未來的核心命題。不僅是區內,區外全國范圍內的資源整合,乃至全球范圍內開放性的科技創新平臺的合作至關重要。另外三種貨幣,人民幣在金融的合作,在粵港澳大灣區里怎樣作出一個樣板,未來空間是巨大的。目前來看資本賬戶的對外開放,現在還是在穩中求進,穩步推進,并沒有完全開放。在這方面怎樣提供一些創新型的金融服務,比如資產的證券化,比如現在資管產品新規的出臺,對未來銀行體系、金融機構的業務會產生很大的沖擊,怎樣建立和完善一種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滿足于企業的多元化的、多樣性的融資需求,滿足老百姓多樣化的金融消費和投資需求,這是一個核心命題。因此,要采取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雙輪驅動,實現這樣一個雙輪驅動的話,推動在區內的生產要素的有機整合,自由流動,這是一個核心。
至于一些具體的人員的流動,包括一些生產要素,還是要有整體考慮。由于9個地區本身還是二元經濟結構,差異較大,未來提高人員的素質,打破城鄉之間的體制機制的人為障礙,打破區域之間市場人為的分隔,這都是需要做的,是未來的工作重點,不應把工作重點放在整合外面,應該是借力,當然也給港澳創造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因此可以實現協同發展。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