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劼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與信息部部長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中國的住房問題備受關注,但更重要的是高質量的居。
當前,全國大型開發商都在尋求轉型,從高周轉和追求規模的不可持續模式轉向可持續的運營模式。二十二冶的綠色裝配式建筑為中國住房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非常生動的實踐。
未來好的住房產品至少有五個標準:綠色、健康、智慧、持久和適老。裝配式建筑在很多方面可以達到這些標準,對建筑行業來說是根本性的變革。
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的發展優勢
二十二冶集十年的研發力量推出綠色裝配式建筑,從外部環境來說,恰逢其時。
第一,與當前的發展主題吻合。如環保限產、美麗中國、長租公寓、供給側改革,包括雄安新區提出打造80%到90%的裝配式建筑。
第二,節省人力資源成本。人力資本的上升是我國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而裝配式建筑在人力成本下降方面優勢明顯。比如國內裝配式建筑典型企業杭蕭鋼構,其人力資源成本在總成本占比約為6%-7%,而傳統企業上海建工的人力資源成本占比則約為25%。
第三,政策配套充分。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成熟和規模的擴大,中央到地方出臺并落實了各種政策和各項補貼,支持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如2016年出臺的十三五規劃、住建部的指導意見。如今,31個省出臺了裝配式建筑發展規劃,26個省落實了裝配式建筑的各項補貼,如容積率獎勵、示范建筑獎勵、行政級收費減免。
第四,工期大幅縮短。中國建筑企業總資產周轉率比國外企業高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工期長。從住建部技術中心的數據來看,裝配式建筑的優勢除了人力成本的快速下降,另一個是工期縮短。相比傳統建筑方式,裝配式建筑工期可以縮短約40%,對建筑企業提高流動資金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有很大作用。
產業發展所面臨問題
目前,發達國家的裝配式建筑比重為20%-30%,但在中國的比重不超過5%,占比如此之低的原因有二。
第一,技術研發不足,標準不足。目前,從住建部到地方,包括二十二冶,都在參與國家標準、省級標準的制定。
第二,整個產業鏈的人才需求。從項目管理、設計、生產、施工到驗收,整個產業鏈的人才需求非常高,客觀的來說,這不是二十二冶所能解決的,這是政策所需的著力點之一。
推動產業發展的建議
各項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可預知的難題有很多。從政府部門來說,規劃、土地、發改、財稅等各個部門需有一致意見;從政策投放來說,除了傾向于施工企業的獎勵政策,部品和構件的生產企業、設計企業也應有優惠政策。相較于傳統建筑業,裝配式建筑產業鏈非常長,每個環節需同時發展,比如其中的設計前移,對建筑設計企業來說是一個大考驗。
國家規劃要求,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增建筑的15%,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比達到25%,上海、北京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占比要求達到30%。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各方的配合。
從客觀上來看,裝配式建筑產業鏈仍存在很多缺陷,需要政策的落地來補強。(責任編輯:韓雅潔)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