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嚴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共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是社會根基,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的實現載體?!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五年來,我們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游、衛生等領域制定了一系列合作規劃和行動計劃,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多層次的交流合作機制,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初步繪就了人文交流“大寫意”
我國政府與世界糧食計劃署、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民航組織、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兒童基金會、難民署、開發計劃署、工業發展組織、人口基金會、貿易和發展會議、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中美、中英、中歐、中法、中印尼、中南(非)、中德等多個高級別人文交流與合作機制先后建立,涵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旅游、媒體、電影、婦女、青年等領域。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一帶一路”體育旅游發展行動方案(2017—2020年)》《推進“一帶一路”衛生交流合作三年實施方案(2015—2017)》《“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等政府文件制定實施;國內80多家民間組織共同啟動了《中國社會組織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行動計劃(2017-2020)》。
地方層面也在積極搭建對等的人文交流機制。除省際合作以外,還開展了流域合作——中國長江中上游地區與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在旅游、文化、教育、青年等合作領域不斷取得新進展?!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以來,我國對外友好城市結對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2013年—2017年新增數一直保持在90對以上,2015年和2016年當年結對數達到129對的歷史最高水平。2017年末,友城結對總量已經超過了2500對。
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切實讓參與其中的當地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中國教育對接沿線國家需求,加快推進語言互通,為民心相通架設橋梁。國家每年公派40多個非通用語種上千人出國學習培訓,支持高校開實現外語專業設置全覆蓋,每年接受10余萬人來華學習漢語,沿線國家通過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接近50萬人。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為民心相通培育使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華留學生已超過20萬人。
我國與有關國家建立了區域性的文化對話機制,如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文化部長會晤、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部長合作論壇(1+16)、中阿文化部長論壇、中國與東盟10+1文化部長會議等。建立了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圖書館聯盟、博物館聯盟、美術館聯盟以及藝術節聯盟。深入開展絲綢之路文化之旅、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等交流活動,預計到2020年,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規模將達到3萬人次。
衛生領域在沿線國家實施了一批早期收獲項目。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開展傳染病跨境聯防聯控,與中亞國家開展包蟲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與東盟、俄羅斯、以色列等開展衛生應急合作,為亞、非、南太國家提供醫療衛生援助,與中東歐、東盟國家開展傳統醫藥合作,與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等通過三方合作支持非洲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傳染病防控。中國醫護人員救死扶傷,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廣泛贊譽和真心感謝。
精雕細琢的高質量人文交流
習近平主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是下一階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
應該看到,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與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一是要完善與“民心相通”總目標對接的制度安排。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框架下,加強對人文交流各領域的統籌,定期總結經驗,剖析負面典型,跨部門相互借鑒與警示。對財政投入大、覆蓋地域廣、媒體關注高的人文交流項目,進行“民心相通”效果評估。
二是要搭建多層次的合作平臺。在建立健全政府間合作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民間機構、社會團體及智庫作用,建立多樣化、專業化的民間人文交流合作網絡,拓寬國內外普通居民參與“一帶一路”的渠道,促進自發的、深入的、持久的友好往來和務實合作。
三是要擴大共同工作的人文交流合作隊伍。建立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適應,由外交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企業人員、社會組織人員、志愿者共同組成、分工協作、深入一線、規模宏大的駐外人員隊伍,提供有效激勵的福利待遇和配套保障。
四是要建立“民心相通”與其他“四通”的協同機制。政策溝通要充分尊重當地民意基礎,促進諒解和理解。設施聯通和貿易暢通要盡可能發揮帶動就業、提升技能、促進增收的作用,涉及占地、環保的要扎實開展社會影響和環境影響評估。資金融通要發展普惠金融,讓尋常百姓受益。
五是要加強風險監測和應急管理。依托大數據技術健全共建“一帶一路”進展監測和輿情監測機制,強化風險應急處置,優化輿情引導。要適度寬容、虛心聽取和有效回應各種批評意見,根據沿線國家居民的認知、接受和參與程度,動態調整人文交流合作的重點、方式及路徑。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