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記者蔣新宇)11月22日,由中國外文局、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承辦,成都商報社協辦的2018當代中國與世界智庫論壇在成都開幕。中國翻譯協會會長、中國外文局原局長周明偉出席論壇開幕式并發言。
中國翻譯協會會長、中國外文局原局長周明偉出席論壇開幕式并發言
近兩年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指出,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在變化。大變局的本質,是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尤其是大國力量之間的變化。
周明偉指出,“百年未遇”的“大變局”的含義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一是,非西方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冷戰結束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一批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世界經濟的中心首次開始由西方向非西方轉移,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60%以上。
二是,發達國家逃避全球治理責任。新興力量的發展、制度設計缺失及各種深層次矛盾累積發展,使得全球秩序與治理矛盾突出,但主要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以“退群”、“美國優先”、“本國優先”等方式逃避對全球治理的責任。
三是,西方國家主動放棄二戰后確立的治理機制。美國等西方國家以“退約”、逆反、另起規則等方式,正在推翻、否定二戰以后由他們自己制定并推動的國際經濟秩序、模式和規則,逆全球化的民粹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四是,中美關系面臨新的嚴峻挑戰。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這兩個最大經濟體的雙邊關系出現問題,美國向中國發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貿易戰。
五是,非傳統安全在多個領域面臨挑戰。全球經濟增長緩慢,網絡安全、氣候變化、難民問題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突出,改革乏力,不平等及貧富分化加劇。
六是,新技術對全球治理產生重大影響。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思維、新理念,對全球治理的未來走向產生深刻影響。
周明偉強調,上述這些前所未有的變化,使得國際秩序的演變和世界發展走向的不確定性大大的增加,國際合作所面臨的困難與阻力明顯上升。處于這樣一個歷史性的重要時刻,需要我們直面全球治理的現實挑戰。智庫以產生思想、服務決策、傳播知識、引導輿論為使命,它既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成為全球治理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對全球治理的挑戰,推進各國智庫之間的緊密合作尤為重要,周明偉對各國智庫合作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智庫合作需要樹立新理念。以往的智庫交流與合作習慣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講求觀點相近或為實現觀點相近相同而合作。但在世界大變局之下,更要重視與觀點不同者、甚至要與競爭者的共事。建立在分歧或對立的情況下仍能進行對話、尋求信任機制。只有重視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與政策,把事物的多樣性、矛盾性充分展示出來,才可能真正實現在現實關系中,以不沖突、不對抗的方式應對分歧、管控分歧,并為求同存異、求同化異、擱置爭議創造條件。這樣的合作更有價值,也更有現實需要。為此,在研究“合作者的競爭”的同時,也要研究“競爭者的合作”。
二是,智庫合作需要開拓新的領域。當今世界秩序的演變速度,是憑已有經歷所無法想象的,而未來的全球治理,必然會涉及到很多新的方面。智庫需更多的關注大變局下如何轉型,加強在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改變行為方式的背景下,未來地球村共生共存的發展趨勢等領域的合作研究,關注如何樹立實現“互利共贏”和“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以解決好人類命運共同體所面臨的問題。
三是,智庫合作需要增加新的維度。世界的事需要大家商量著做、合作著做。智庫要通過合作加強對未來不確定性新維度的研究,共同努力將不確定的因素轉化為確定因素,將確定因素轉化為積極正面的因素。
四是,智庫合作需要開辟新的境界。當今智庫的研究,當然需要數字、案例、模型,但對于真正的智庫研究而言,這些都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智庫合作進行深入的哲學思考,否則就可能陷入有些政治家們所需求的短期效應和眼前利益之中。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