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主辦的“十四五:重啟下的中國與世界”論壇在京召開。ACCEPT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副教授曹靜、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綜合經濟研究部副主任馮煦明應邀出席。ACCEPT常務副院長厲克奧博主持了會議,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經濟學教授杰森·福爾曼(Jason Furman)通過線上交流參與了本次活動。
在活動中,研究院發布了題為“開局十四五:經濟地理再布局,提振國內經濟大循環;經貿關系再調整,開拓國際經濟新空間”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疫情加速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迎難而上,果斷抗疫,精準復產復工,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ㄍ顿Y和房地產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出口由于海外疫情停工實現超預期反彈,在全球貿易萎縮的背景下全年實現正增長,消費由于疫情導致的就業尤其是服務業就業減少,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等因素出現了明顯放緩。報告預計,2021年經濟增速為8-9%,消費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如果冬春季節疫情發生大規模反彈,全年經濟增速可能降至5%左右。2021年中國人均 GDP 水平剛剛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僅為美國的五分之一,在這樣一個歷史階段,中國經濟還有很巨大的需求可以被釋放。
此外,對于打造中長期經濟增長新動力,報告提出了三方面建議:
一、推動經濟地理人口的再布局
經濟地理人口再布局可以成為一個釋放中長期需求的抓手,中國經濟在過去40多年的變化相當于歷史上1500年的變化,而目前中國的經濟地理人口的變化遠遠落后于經濟增長本身的變化。我們應該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解決制度性障礙,推動經濟地理的再布局,從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中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
二、保障經濟安全底限
后疫情時代各國產業鏈重塑大概率會加速。進口方面,我國對海外市場存在結構性依賴,應加大對基礎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改善科研環境,同時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新朋友圈,繼續捍衛和推進全球化。此外,產業鏈問題必須在有序的產業轉移過程中實現產業升級,同時關注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報告建議加快石油儲備機制改革,放開對商業石油儲備的限制,抓住有利時機增加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同時加快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金融方面加快推動海外上市高質量公司回A股戰略;短期內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制,要做到循序漸進、有節奏地開放;金融機構苦練內功,監管部門提升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加強對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的監管,尋求規范發展與創新發展的平衡。
三、互聯網平臺監管應精準
對于目前熱議的互聯網平臺監管問題,報告認為監管應遵循4條原則:第一,繼續鞏固并推動中國互聯網科技公司在全球的領先地位,不可自廢武功,泛化壟斷的概念;第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認真貫徹中央五中全會精神,精準落實反壟斷和反資本擴張,切忌“一刀切”;第三,保護創新,維護互聯網領域“百花齊放”,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的局面;第四,保護線下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根本目標是人民的美好生活,互聯網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民生為代價。 國際方面,我們認為,拜登政府執政后,中美經貿關系出現新機遇,關稅戰有望得 到緩解,但是美方短期內完全撤回特朗普關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時,美國政府很可 能與其盟友在全球貿易政策上形成統一戰線,制衡中國,中美貿易關系將會更加復雜。中國應重視由此可能引發的經貿摩擦風險、能源供給風險以及金融風險。
責編:蔣新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