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二七塔影》的創作心態,曉冬先生說,二十年前,18歲的自己因畢業分配來鄭州。第一次見到了二七塔,塔是巍峨、莊嚴的,每次經過都要仰望二七塔。隨著二七商業圈的繁榮與掘起,63米高的二七塔在周邊林立的現代化氣派大廈重圍下矮了、老了甚至被淹沒了。站在二七廣場二十多層的大廈房間朝下俯瞰二七塔,這還是當年心里的二七塔嗎?塔雖然被商業的建筑群包圍擠壓,但在四周建筑大理石墻面上,商店的櫥窗玻璃上,路過的汽車光滑車體上,基至夜色下地面上水中,二七塔的鏡像與倒像無處不在。塔所承載的紀念故事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塔的那份高昂卻滲透在廣場每個角落,對塔那份崇敬卻刻在了所有到過二七塔下人們的心里。
詳細>>>
作者簡介:郭曉冬[圖]
二七塔的故事
一、二七大罷工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于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在這場斗爭中,共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
......
二、二七廣場
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斗爭傳統,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
三、二七塔
1951年鄭州在二七廣場舉行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大會組織者修建了一座15米高完全是蘇式風格的多面體木塔的臨時性建筑,老百姓以為那是政府建的二七紀念塔,“二七塔”也就在百姓口中叫開了,鄭州人意外地賦予了木塔以政治涵義,在無意間把它和“二七大罷工”聯系到了一起。當時塔身上的標語口號則是:“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城鄉互助,內外交流”。
......
“鄭州二七紀念館”現在的匾額由江澤民同志題寫。
四、二七商業圈
從1904年4月起,京漢鐵路和隴海鐵路先后在鄭州穿過,于是有了火車站、大同路、德化街,外鄉人開始持續不斷地擁入這個城市,連老墳崗那片墓地也成了雜耍、小商小販的自由市場,鐵路造就了鄭州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