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張毅軍/文攝)
斗鼓是陜北民間傳統鼓舞藝術中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源于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旁,流傳于陜西省宜川縣黃河沿岸的壺口鄉、高柏鄉一帶。
每到農閑季節,各鄉都有自己的廟會,十里八鄉的村民們抬出鑼鼓,歡聚一場。在未見其形時,數十里外早聞斗鼓之聲,如雷貫耳,山鳴谷應。及至近前,則如聞虎嘯獅吼,地動天搖。鼓手頭扎英雄結,胸挎尺六鼓、手持硬木椎;镲手身披戰士袍,腳踏皂布鞋,手執青銅镲。雙方列隊相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演奏時從擂鼓開始,起伏相間,張弛結合,如同擺開一個接一個的戰陣,前后進退,左右開合。分開時象八卦,云集陰陽雙合,一忽而狂風卷殘云,一忽而猛雨打枯葉;聚合時如神龍,凝聚天地威力,一忽而霹靂摧腐朽,一忽而巨浪擊頑石,造成一種刀光劍影的戰場意境。那場面讓千軍辟易、萬馬蕭蕭,實在驚人,也著實感人。
郭下村位于宜川縣以東四十公里處,該村從古到今十分酷愛文化藝術,多年前就以戲曲、斗鼓等名揚黃河沿岸,八十多年前九龍廟的一場斗鼓以精美獨特的藝術打出了黃河沿岸漢子威風氣勢,擊鼓會的高潮就是斗鼓。斗鼓不僅要比力氣和耐力,還要比智慧與技巧。一隊鼓手奮勇挑戰,另一隊鼓手立即作出回應,用驚天動地的鼓聲應戰。比賽中鼓動镲飛,腳下的黃土飛揚,也合著鼓的節奏上下翻飛。塵土漫處,只聞鼓聲激,不見擊鼓人,空氣似乎也燃燒了起來,人影飄搖,驚心動魄。觀眾圍在鼓手的周邊,呼嚎吶喊,以至面紅耳赤、聲嘶力竭。斗鼓中曾經出現過一方镲劃破對方鼓的事,可見其激烈。最后,斗鼓在一方取勝的歡快氣氛里結束。
斗鼓具有黃土高原質樸俊美的風情和黃河壺口豪邁奔放的風骨。既有陜北文化的醇厚,又有關中文化的酣美;它結合了陜北花鼓文化的博大和晉南威風鑼鼓文化的的精細,是秦文化和晉文化的精妙結合。(張毅軍/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