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
大事之七:春運
上世紀70年代,春運以知青探親流為主;上世紀70年代末恢復高考后,學生流開始加入;上世紀80年代,大量民工外出,春運開始形成“三流疊加”的現象。
節慶強度系數:6.5
春運,將每個中國人圍得水泄不通,往前是回家的路,回首是買票的難。這些年,眼看這場“大運輸”隨著經濟不斷增長,也落下了纏身的痛。最好的法子是讓更多的農民變為城鎮居民,讓他們回家的路越來越近,腳步才不再匆忙。
春運故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由于工作與家不在同一地點,對春運就有著難忘的回憶。90年代,終于結束了‘牛郎織女’的生活。然而,我與春運的緣分并未到此結束。一來,每隔三五年要回家看望雙方父母;二來女兒16歲就出門求學,大學畢業后又在北京,每年春節往返都免不了在春運的大潮中翻滾。作為父母,我們也免不了操心,昨晚女兒打來電話說買到了回家的車票,可竟然是北京到石家莊的,離南陽還很遙遠。不過,這就不錯了,到了車上再補票,一定會在過節前趕回來的!”——摘自網友“臥龍瀟瀟生”《我與春運結下的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