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間內躲過致命之災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7.8級的強烈地震。臨震之前,唐山鋼廠40多名夜班工人正在食堂吃飯。當地聲如雷響起,地面開始震動,工人們便爭相往門外跑。門很窄,只能一個人通過,許多人擁擠在一起,誰也出不去。結果,只跑出十幾個人,20多人都被砸死在門里。有一個老同志沒有跑,蹲在飯桌下,一點也沒傷著。因為飯桌很多,桌腿都是鋼管焊的,很結實,把塌下來的房頂支撐著,空間較大。
唐山某學院的陳老師也是幸存者之一。1976年夏天陳老師家所在的樓房經常停水,需要每天后半夜起來接水。唐山地震發生前的當夜3點半左右,陳老師起床去廚房接水時發生了地震。地震一開始就很猛烈,人根本站不住。他想到大屋去叫人,但還沒跨出門檻,樓房就開始往下塌,磚往頭上砸。陳老師用手捂住頭蹲了下去,耳邊只聽得“劈里啪啦”房子倒塌的聲音,身子跟著樓板一起往下降。降了不到兩層,房頂一下被甩到了一邊,墻也都倒了,但陳老師腳下的樓板仍在下沉。最后,陳老師發現自己蹲在一片廢墟上,身子四周堆滿了碎磚塊。他的臉、后背和手都受傷了,但沒有傷著骨頭。陳老師扒開四周的碎磚和灰沙,爬到了空地上,而他的家人都被砸埋在了廢墟里。
震后人們發現,這幢樓為磚墻預制板頂筑框架結構,抗震性能差,倒得很快,但也沒有全部倒塌??磕蟼鹊拇蠓块g四層全部倒塌,逐層向南滑落;靠北側是廚房、廁所、小開間,一樓完好,二樓基本完好,三樓東西兩側塌下,四樓仍有個別殘存。陳老師當時正在小開間內,因房頂的整體性相對較好,面積小,預制板只能向一邊甩,不能整體墜落,才避免砸埋。這幢樓房內共住221人,震亡者有136人。在幸存的85人中,除個別住高層位被甩出和部分躲避在一樓南側大房間的三角空間內而幸存外,絕大部分都是因為住在北側小開間內,房子未倒而活了下來。
唐山大地震這些幸存者的經歷表明,遇震時一定要鎮靜,就地躲避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震后再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據對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調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應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脫險,成功者約占采取避震行動者的72%。
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面或旁邊,容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避震時身體應采取的姿勢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在地震危險區、多震區、已發布地震預報地區的居民應該做好應急預案,把床下和牢固的家具下騰空,并準備一個應急包,放在便于取到處。(《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