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斗牛節 楊儀波/攝影
侗族人喜歡以斗牛為樂,多在春秋之季進行,每年農歷二月、三月或八、九月逢“亥”之日為斗牛節。
在這之前,青年們吹著蘆笙到外寨邀戰。在將要準備參戰的牛王圈前,人們鳴鑼吹笙放炮,祭祀通宵達旦。亥日的斗牛場上人山人海,牛王營地里,旌旗環繞、戒備森嚴,有若古代將軍布陣。
斗牛前,由德高望重的寨老頌《斗牛詞》,宣布斗牛規矩。午時許,斗牛隊伍輪流入場示威,手舞書著牛王美稱的“碼牌”者在前開道,敲鑼鼓吹蘆笙者隨之,刀斧手舉著金瓜斧頭,寨老著古裝持傘以護圣母英靈,后面的人群舉著旌旗擁著牛王在炮聲中入場。
牛王頭鑲鐵角、罩紅緞,背插令旗鶴尾,幾個后生牽著牛王在樂聲和歡呼聲中入場。人們護著牛王繞場三圈,高呼不止,這種儀俗稱“踩堂”。
踩堂完畢,斗牛便正式開始了。若是一方敗了,姑娘們就跑去將“敗將”的旌旗奪去,接著是勝利者以威武的姿態再次入場示威。待約定的牛王都斗過,斗牛也就結束了。
有時“敗將”還會被殺掉,全寨出錢重新飼養新的“牛王”。幾天后姑娘們送還敗者戰旗,受到小伙子們盛情的款待,并陪著他們唱侗族大歌,臨別奏笙歡送,還贈贖旗彩禮。
相傳古時候人們種稻插秧卻不會移栽,這時有兩頭水牯牛跑到秧田里打起架來,將秧田踩壞,主人沒法,只有從較密的田里移出一些秧來插滿。收獲季節這塊田豐收了,人們從此學會了插秧。為紀念這一農活上的大事,人們牽來兩牛相斗,從此相沿成習。(楊儀波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