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寬將軍
如果說電視劇《潛伏》只是虛構的藝術作品,那么60年前重慶則上演過一出“潛伏”的真實版本,其主人公被二野司令員劉伯承評介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
入檔理由
我軍發起的解放重慶戰役,始于1949年11月1日,止于11月30日,歷時一個月。這場戰役為什么進展得如此神速?除劉鄧首長
指揮有方、我軍將士作戰英勇外,國民黨軍內部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劉宗寬。
劉宗寬,陜西蒲城人,生于1905年,黃埔軍校3期畢業。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劉任國民黨西南長官公署中將代理參謀長。我二野大軍發動入川戰役之前,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給蔣介石在用兵上造成“錯誤判斷”——蔣以為解放軍會從川北進攻,先占成都,再下重慶,故決定對北面作重點防御,除配備主力胡宗南部的14個軍外,又把另一主力羅廣文兵團的3個軍也調了上去,這樣北面雖得到加強,東南面卻露出空檔,結果被二野大軍鉆了進來,造成全線崩潰,輸個精光。
今天,記者帶你走進往事風云中,去閱讀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錯誤判斷
蔣介石還自以為高明
“請諸位將軍談談,共軍的主攻方向將在何處?”
1949年8月29日,歌樂山林園蔣介石主持的軍事會議上,蔣向眾將領提問,會場即刻陷入沉默。要判斷共軍的主攻方向,這個責任太重大,誰也不敢輕易表態。
8月24日,蔣介石攜蔣經國由廣州飛重慶。一下飛機,他就發表講話:“今日重慶將再次成為反侵略、反共產主義之中心。望我全川同胞,振起抗戰精神,為完成民族革命而努力?!?/p>
蔣介石為保住西南這個最后堡壘,可謂席不暇暖,一個多月來,頻繁往來于臺灣、廣州、重慶、昆明之間。此次到重慶,主要討論共軍入川方向,以加強防備。參加會議的有張群、胡宗南、錢大鈞、宋希濂、楊森、劉文輝、羅廣文、沈策等將領。
蔣介石的突然發問,讓眾將皆緘口。
半晌,有個人怯生生站起來說:“從歷史上考查,三國時鄧艾伐蜀就是由陜入川。歷代兵家入川,多從川北而來,當然也有溯江西上的,但地形險阻,不便用兵?,F川陜公路交通方便,易于共軍展開。因此,學生以為共軍將從川北過來……”
言者是胡宗南的副參謀長沈策,他的這番話引起眾將領特別是胡宗南的贊同。
蔣介石邊聽邊點頭,因為這符合他自己的判斷:“川東地勢險要,人煙稀少,交通不便,大兵團行動十分困難,且其側翼的湖北、湖南,尚有白崇禧作屏障。川北雖地形復雜,但自古從中原到西南走的都是這條路,川陜之間有公路干線相連,特別是關中地區,有暢通的鐵路線直通,可解決大兵團作戰之補給?!?/p>
沈策的發言增強了蔣介石的信心,他自以為高明地下結論:“從各方面情況看,川北是共軍進攻的重點,防御必須加強,秦嶺防線一定要守住,沒有我的命令,不許擅自后退。另外,必須沿白龍江、米倉山、大巴山一線構筑第二道防線。羅廣文兵團應迅速配置在南充、大竹地區,作好向川北機動的準備?!?/p>
根據這一錯誤判斷,西南長官公署向各兵團下達命令,“為保衛戡亂基地四川,爭取長期持久的防御戰略,北面自大巴山、米倉山沿摩天嶺之線,利用地形阻殲匪軍于境外……”
史實是,沈策發言的幕后策劃人,是劉宗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