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名網友把廣州市法制辦一名態度不佳的公務員形象地稱為“咆哮哥”的帖子和錄音引起廣泛關注。日前,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在對此事件進行審查核實。(6月22日《廣州日報》)
在正常上班時間里拒絕為群眾辦事,并對群眾的質疑以威脅的口吻相回應,網友將該公務員稱之為“咆哮哥”,在我看來已屬相當的客氣。這種白拿錢不干事甚至態度極為刁蠻的做派,與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尸位素餐又有何異?
由“咆哮哥”的“(我)姓彭,彭輝,怎么啦?”、“我拿什么納稅人的錢,我們不收案了怎么樣?”,再聯想到此前曾盛傳的“你是替誰說話”、群眾“算個屁”等一連串官場妙語,我們不難發現,眼下一些官員屢屢在群眾面前發狂發飆,幾近到了有恃無恐的地步。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其結癥無非在于,在這些官員看來,自己的職位是上司任命的,頭上的官帽也是上級安排的,這一切都不關老百姓的什么事,因而只要能與領導拉好關系,能在官場中巴結上一個有能量的靠山,就算是成天對群眾翻白眼,也能仕途得意,官運無恙。這些人在入職或升職時,或許還能說出幾句體面堂皇的話來,而一旦坐穩了官椅,會立馬換成“二皮臉”:對上,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對群眾,則是飛揚跋扈,冷若冰霜,變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為我服務,甚至是赤裸裸的為人民幣服務。
老實說,無論是罵群眾“算個屁”,還是對群眾瘋吼狂哮,這些官員大概是因“身在山中”的緣故,而很有些得意忘形的過了頭。盡管在現行體制下,尤其是在干部任免問題上,普通群眾確實只能“算個屁”,不享有具體的決定權,可他們偏偏忘了,國家憲法以及各類行政法規,都明確賦予了公民有監督政府部門及國家工作人員的的權利。群眾雖然不能直接決定官員的升遷或罷免,但完全可以通過“口碑”來左右官員的前程,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方面不用引經據典,眼下遭網友曝光的“咆哮哥”,接下來的日子注定了會不怎么好過,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就是民意的體現。
廣州市法制辦已明確表示,要對“咆哮哥”事件進行審查核實。我以為,不管是目前的審查、核實,還是最終的處理,相關方面在這件事情上都不能就事論事,而應舉一反三,進一步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權力意識和服務意識教育,讓更多潛在的“咆哮哥”們能夠引以為鑒,從而擺正自己的位置,公仆就是公仆,不要動不動就出現自我感覺扭曲,將公仆當成了高群眾一等的太上皇。尤其是對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更要嚴格要求,嚴格聘用,別讓極個別害群之馬玷污了政府部門的應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