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路撒冷橄欖山丘下的客西馬尼園被綠蔭環(huán)抱。在希伯來語里,“客西馬尼”意為“壓榨橄欖”。
Z女士指著精心護(hù)理的橄欖園說:“這些樹都是與耶穌同一時代的,有的還更早......”千年風(fēng)霜磨礪的橄欖樹冠幾乎垂地,一些老邁的樹杈被木桿支撐著,似顫顫悠悠的老人手中的拐杖......
女士充滿激情地講解《圣經(jīng)·新約》上的一段記載:“耶穌用完了‘最后的晚餐’,他預(yù)感到自己受難的時刻臨近了,便來到客西馬尼園祈禱。他極其悲痛,汗如血珠滴在地上,在對上帝做了三次禱告后,逐漸恢復(fù)了勇氣和自信,決心坦然地接受未來的苦難。這時,猶大帶著祭司長等人前來捉拿耶穌,猶大按照約定的暗號:與誰親吻誰就是耶穌。當(dāng)他走到耶穌跟前叫了一聲‘老師!’并上前親吻后,耶穌說:‘朋友,你要做的事就做吧!’隨后他被捕......”
公元4世紀(jì),信徒在客西馬尼園建了一個圣壇;12世紀(jì),十字軍對它進(jìn)行擴(kuò)建,后圣壇被穆斯林征服者破壞?,F(xiàn)客西馬尼教堂是上世紀(jì)初在原來建筑的遺址上修建的。
同陽光明媚形成強(qiáng)烈反差的是,教堂內(nèi)幽暗,仿佛耶穌被出賣那一夜的光景,肅穆之情油然而生。幾位信徒在圣壇前瞻仰圣容,靜默禱告......
按《圣經(jīng)·新約》和《福音書》中的敘述,耶穌的被害是猶太長老和羅馬總督彼拉多合謀,用13枚金幣買通了耶穌最愛的教徒猶大,在其協(xié)助下謀害了耶穌。耶穌受難之后,其十二門徒繼續(xù)他的傳教,受難事件被賦予了更大的宗教意義。門徒中影響最大的保羅沖破了猶太教的狹隘性,一種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就此而生。(供圖/達(dá)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