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金融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十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銀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擴大金融開放,不斷改進金融管理和服務,有力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金融總量平穩增長,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強
2021年末 (萬億元) | 2012-2021年年均增長 | |
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 | 238.29 | 10.8% |
人民幣貸款余額 | 192.69 | 13.3% |
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 | 198.51 | 13% |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 | 314.12 | 13.5% |
二、金融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加強
金融對制造業、信息產業和科學技術等重點領域的支持持續增強。2017-2021年,投向制造業、信息傳輸和軟件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中長期貸款年均增長分別為18.5%、23.6%和29.8%。
涉農貸款保持平穩增長。2021年末,涉農貸款余額43.21萬億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長11.5%。
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助力全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脫貧攻堅戰期間(2016-2020年)累計發放金融精準扶貧貸款9.8萬億元。2020年末,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4.4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貧困人口貸款余額7881億元,全國貧困人口中有2165萬人獲得貸款,貸款覆蓋面為27.8%;個人及產業帶動精準扶貧貸款余額1.82萬億元,協助719萬人(次)貧困人口增收;項目精準扶貧貸款余額1.85萬億元,為3.27億人(次)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創造條件。
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量增、面擴、價降”。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2萬億元,占人民幣各項貸款的比重為10.0%,較2017年末開始有統計以來高3.2個百分點;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7.3%,較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高15.8個百分點。覆蓋面上,普惠小微授信戶數達4456萬戶,是2017年末的3.3倍。價格上,2021年12月份對普惠小微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5.1%,較2017年同期下降 144個基點。
三、金融市場平穩較快發展
我國債券市場規模已經躍升成為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規模也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市場。2012年至2021年,債券市場托管余額從26.0萬億元增長至133.5萬億元,公司信用類債券托管余額從6.7萬億增長至30.8萬億元。
圖1 債券市場托管余額和公司信用類債券托管余額走勢
債券市場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2021年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4.0萬億元,占銀行間債券市場比重由2013年的1.2%上升至3.5%。
圖2 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規模及占比走勢
圖3 債券現券交易規模走勢(單位:萬億元)
債券市場交易規模大幅增加,市場流動性不斷提升。2021年,債券市場現券交易規模達243.8萬億元,為2012年的3.2倍。
黃金市場年度總交易額大幅增加。由2012年的3.53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0.53萬億元。
四、綠色金融體系加快構建
創設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截至2021年末,人民銀行通過兩個工具向相關金融機構發放首批資金882億元,支持金融機構向碳減排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領域發放符合要求的貸款1425億元、27億元,碳減排貸款帶動年度減排287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綠色金融市場穩步發展。截至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綠色貸款不良率0.32%,比同期企業貸款不良率低1.59個百分點。2021年,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180%,余額近1萬億元,居世界第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個履約周期順利收官,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碳排放權配額累計成交1.79億噸,成交額76.61億元,履約完成率達99.5%。
五、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總體穩健
截至2021年末,我國金融業381萬億元總資產中,銀行業超過90%。2021年4季度央行對銀行業評級結果顯示,4398家參評機構中,4082家處于安全邊界內,資產約占參評機構總資產的99%。其中,24家大型銀行評級一直優良,資產占比70%左右,發揮了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全國高風險機構(8-D級)316家,數量連續6個季度下降,較峰值壓降過半,資產規模占比僅為1%。
六、人民幣國際化穩中有進
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增長較快。2021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36.6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8倍,2021年12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的份額為2.70%,位列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較2012年1月提升15位。
雙邊貨幣合作進一步深化。2021年末,人民銀行累計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總金額超4萬億元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截至2021年末,人民銀行累計在25個國家和地區授權了27家人民幣清算行,覆蓋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2021年,跨境人民幣支付系統(CIPS)共處理人民幣業務334萬筆,金額79.6萬億元。
人民幣儲備貨幣功能進一步提升。2021年四季度,IMF的外匯儲備幣種構成調查(COFER)報送國持有的人民幣儲備規模為3361億美元,占比2.79%,較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SDR時提升1.73個百分點。2022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完成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將人民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
七、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穩健高效運行
人民銀行不斷推動支付清算基礎設施建設,為社會公眾、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提供高效、安全的跨行清算服務。2021年,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共處理支付業務218.58億筆,金額6622.19萬億元,近十年年均增速分別為31.30%和15.13%,充分發揮社會經濟資金運轉“高速路”和“主動脈”作用,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支付清算的堅實保障。
八、普惠金融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
基礎金融服務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銀行網點智能化、無障礙化、適老化改造持續推進,ATM、聯網機具平穩運行。2021年,每萬人擁有的ATM和聯網POS機具數分別為6.71臺和275.63臺,金融的物理渠道可得性方面居世界中上水平。
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收錄的自然人數和企業數穩步增長。截至2021年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收錄的自然人數為11.3億人,收錄企業和其他組織約9000萬戶;評定信用戶1.07億個,信用村24.5萬個,信用鄉(鎮)1.29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