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出發,根據我國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堅持實事求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思路,補齊民生短板,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社會保障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要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各地區、各部門堅決抓好貫徹落實,推動我國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為經濟平穩運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


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緊緊圍繞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豐富發展積極的就業政策,持續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在我國經濟下行、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的情況下,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成為民生改善、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一是城鎮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城鎮就業人數由2012年的37287萬人增加到2021年的46773萬人,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300萬人。失業水平保持低位,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低于預期控制目標。城鄉就業格局發生歷史性改變,2014年城鎮就業人員比重首次超過鄉村,2021年占比達到62.7%,比2012年提高了13.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提高,一、二、三產從業人員占比從2012年的33.5%、30.4%和36.1%調整為2021年的22.9%、29.1%和48%。就業質量進一步提升,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相應從8.1萬元提升到14.6萬元,更多勞動者從低生產率部門轉入高生產率部門。2021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水平較2012年翻了一倍。二是重點群體就業平穩。在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增長的情況下,實現了就業水平總體穩定。農民工總量從2012年的26261萬人增至2021年的29251萬人。加強兜底幫扶,累計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550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768萬人。三是就業幫扶成效顯著。把提升技能、增加就業作為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從資金、政策、服務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貧困人口務工規模從2015年的1227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萬人,三分之二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產業脫貧。保持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不變,強化脫貧勞動力就業幫扶和技能提升,持續鞏固就業幫扶成果、促進鄉村振興。2021年底,全國脫貧人口務工3145萬人,其中160個重點幫扶縣脫貧人口務工規模628萬人。四是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持續提升。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扎實推進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勞動者技能素質明顯提高。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增至2億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實施2019-2021年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1000億元,采取多種形式,累計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8300多萬人次,穩定就業和轉換崗位的能力不斷增強。五是就業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覆蓋省、市、縣、街道(鄉鎮)、社區(村)的五級公共就業服務網絡逐步完善,標準化、智慧化、專業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春風行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等特色活動成效明顯,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年均為8000萬人次勞動者、5000萬戶次用人單位提供招聘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業規模日益壯大,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91萬家,有效增加了就業服務供給。六是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體制機制基本形成。出臺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修訂勞動合同法,規范勞務派遣,出臺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等規章制度,勞動關系法律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省市縣三級監察執法網絡,對各類用人單位執行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健全勞動關系協調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機制,規范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利益,勞動關系總體保持和諧穩定。


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圍繞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發展,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許多西方國家一百多年的歷程,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授予中國政府“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一是制度改革取得突破。緊扣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加強社會保障制度的頂層設計,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制定職業年金辦法,修訂企業年金辦法,建立并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了省際結構性矛盾,緩解了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基金支付壓力。強化制度的統一性和規范性,統一養老保險單位費率,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責任分擔機制,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有序推進。工傷保險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制度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功能進一步凸顯。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穩妥實施。二是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圍繞覆蓋全民、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精準推進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參保?;攫B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從2012年的7.9億人、1.5億人、1.9億人,增加到2021年的10.3億人、2.3億人、2.8億人。落實為困難群體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政策,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三是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建立健全養老金待遇確定和合理調整機制,連續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從1686元增長到2987元,月平均失業保險金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月平均工傷保險傷殘津貼由1864元提高到約4000元。四是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攫B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1.46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戰略儲備穩步增加,中央層面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鹂傤~超過1.68萬億元。健全基金管理監督和風險防控體系,確?;鸢踩?。五是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圍繞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從中央到省、市、縣、鄉鎮(街道),統籌城鄉的五級社保經辦管理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管理服務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群眾社保事務就近辦、線上辦、快速辦更加方便快捷。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13.5億人。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已開通社保查詢、失業保險待遇申領等全國性、跨地區的社保公共服務,有效方便了群眾跨省通辦、一網通辦。六是經濟運行“減震器”作用凸顯。為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特別是應對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推動社會保障政策與其他領域政策協同聯動,緊緊圍繞保市場主體、紓困中小企業、穩定和擴大就業發揮作用。先后7次降低社保費率,促進實體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2020年實施力度空前的“減免緩降返補”政策,全年養老、失業、工傷3項社會保險為企業減負1.54萬億元。2021年延續實施部分政策,2022年實施“降緩返補擴”政策,助企紓困精準發力。


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全面推進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