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3年9月4日記者招待會
活動描述
- 2003年9月4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記者招待會,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強華介紹上半年中國地震災害情況和防震減災工作的進展等,并答記者問。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出席今天記者招待會的有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強華先生,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曉東先生。發布會由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郭衛民先生主持。 2003-09-04 09:59:20 - 中國網:
近百名中外記者已經進入會場,靜靜等待會議開始。 2003-09-04 10:01:41 - 中國網:
工作人員通知記者,由于天氣原因,一部分記者仍在趕往會場的途中,發布會推遲10分鐘舉行。 2003-09-04 10:04:07 - 中國網:
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強華先生,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曉東先生,由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郭衛民先生陪同步入會場,并在主席臺就座,發布會即將開始。 2003-09-04 10:11:28 - 郭衛民:
首先向大家道歉,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推遲了十分鐘,因為下雨交通堵塞,一些記者朋友還在路上,先到的記者朋友可能多等了一會兒。 2003-09-04 10:13:11 - 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請中國地震局新聞發言人、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李強華先生介紹上半年中國地震災害情況和防震減災工作的進展。 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地震局的新聞發布工作一直是做得比較好的,受到了輿論的好評和肯定。今天和李強華主任一起出席記者招待會的還有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曉東先生。 現在,我們就請李強華主任介紹情況。 2003-09-04 10:14:25 - 李強華: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國家今年以來的地震和地震災害,以及我們在防震減災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績和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中國和全球地震活動比較活躍,引起了公眾,包括媒體的普遍關注。有關情況在大家拿到的材料中已經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所以今天我不想在這里再占用很多時間重復這些內容,我想多留一些時間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03-09-04 10:15:51 - 郭衛民:
好,大家現在開始提問,提問的時候請介紹一下你所在的新聞機構。 2003-09-04 10:16:23 - 美聯社記者:
您好,您剛才提到中國在地震預測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績,您是否能給我們談談這方面的工作是如何進行的,在地震即將發生的時候,是如何進行預測的?預測出來以后,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減少地震發生時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 2003-09-04 10:19:51 - 李強華:
中國的地震預報預測工作開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邢臺地震之后。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在地震預報預測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且取得過一定的成功。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地震的預測預報是一個全球性的科學難題,至今還沒有從根本上突破和解決。因此,我們一方面在進行地震預測預報的探索和研究的同時,更多的是注重對地震災害的預防。我們通常是把一些多地震的地區潛在的地震危險劃出一定的區域,通報給當地的人民政府,由當地的人民政府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同時,我們的地震專業工作者對這些地區震情的發展進行密切監視,一旦發現有地震即將發生的前兆性的異常的話,我們會及時向政府通報。 正是由于地震的突發性和它的預測的困難性,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們在全國重點抓了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和落實工作。 2003-09-04 10:21:49 - 李強華:
目前在全國已經形成了分級、分部門的地震應急預案的體系,預案中包括在震時的組織指揮機構、通訊保障、搶險隊伍和救災物資的儲備,以及震后的工作程序。一旦發生地震之后,這些地區的人民政府就能根據這樣一個預案,組織及時、有效的震后應急和搶險工作,從而減輕人員的傷亡,經過這些年的實踐,我們感到這些預案在震后的應急和搶險救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3-09-04 10:23:39 - 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主任,您剛才提到地震局如果有了關于地震的判斷,可能只會通知政府,為什么不可以直接通知民眾呢?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一聽說有地震的風傳,可能就會引起混亂。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只通知政府而不向民眾公布嗎?地震局怎么協調這方面的關系?一方面提高老百姓對地震知識的認識,能夠讓老百姓產生合理的判斷而不是恐慌,另一方面讓公眾享有更多的知情權。 2003-09-04 10:25:38 - 李強華:
按照中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地震的預測預報意見由地震工作部門提出,經過不同層次的地震預報評審委員會評審之后,報告給有關地區的人民政府。預報向社會的發布是由政府來發布的。按照法律法規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能隨意向社會發布這種預報意見。 2003-09-04 10:27:43 - 李強華:
我們的一些中期和長期的預測意見提供給政府之后,主要是用于做好這些地區的預防工作,由政府來部署這些預防工作。一旦我們提供了短期的和臨震的預報意見之后,政府會及時向公眾通報。 2003-09-04 10:32:49 - 外國記者:
最近新疆地區又發生了5級以上的地震,請李主任估計一下,發生地震以后,你們做了什么樣的措施以減少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 2003-09-04 10:33:38 - 李強華:
這個問題請張先生回答吧。 2003-09-04 10:34:10 - 張曉東:
9月1號發生在新疆的5.9級地震是發生在西昆侖地區的。地震發生以后,我們的地震工作者及時地進行了地震形勢的會商,中國地震局派出了現場工作隊伍到現場進行工作。這一個地區歷史上地震活動比較頻繁,經常造成一些災害。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政府非常重視這些地區的地震工作,在地震發生之前,我們有一些應急的預案,還有一些抗震防震的工作都已經開展了。這些工作都為震后快速進行救災和救援奠定了基礎。 2003-09-04 10:35:34 - 法新社記者:
是否在北京會發生重大的地震?比如說發生像唐山那樣的大地震。如果發生了這樣的大地震,北京是否會出現嚴重的人員傷亡,比如說像唐山那樣有數十萬人死亡? 2003-09-04 10:36:06 - 李強華:
北京及其周邊地區一直是我們高度關注的一個地區。無疑,任何一個國家首都的安全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這個地區我們實施了特別的監測。不僅僅由于北京作為首都,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時也由于北京及其周邊地區在歷史上有一些比較大的地震活動。 2003-09-04 10:36:36 - 李強華:
就北京而言,北京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大地震,它潛在的威脅主要是周邊地震對北京地區的波及和影響。北京地區的建筑一直是按抗地震烈度8度來進行設防的,這些建筑在遭遇到周邊地震影響的時候,不會受到什么破壞。北京的居民和公眾不必為一些有感的小震和周邊地震的影響而過于驚慌。 2003-09-04 10:37:59 - 香港大公報記者:
今年春季新疆地震中中國首次出動了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請您介紹一下這個救援隊的相關情況,他們在新疆震后救災中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今后發生什么樣規模地震的時候,這個救援隊才會出動?除了國家一級的建制以外,中國地震的高發地區,比如新疆,是否有可能在地方上也配置相似的救援機構? 2003-09-04 10:39:40 - 李強華:
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成立于2001年4月,隊伍的構成主要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的工程部隊和醫療救護人員以及地震專家組成,這個隊伍目前的人數是230人。這支隊伍目前配備了從國外引進的最先進的搜索、營救、通訊、醫療等各方面的裝備,以及救生搜索方面的專用救生犬。 2003-09-04 10:41:47 - 李強華:
一旦國內發生嚴重的破壞性地震,造成人員傷亡或者有大量人員被壓埋的話,這支隊伍就會緊急出動。在新疆伽師發生地震以后,救援隊及時趕到了災區,由于當地的建筑大多是土房子、平房,救援隊到達的時候,被壓埋人員基本已經獲救。救援隊對整個災區的廢墟進行了認真的搜索和清理,確保沒有被壓埋人員,同時對災區的傷員和一些重要物資進行了救治和搶救。 2003-09-04 10:44:00 - 李強華:
由于中國地域廣大,發生地震的地方又很多,僅僅靠這樣一支隊伍目前看來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在積極推進,準備在地震多發的西南和西北地區各建立一支區域性的救援隊。 2003-09-04 10:45:05 - 李強華:
同時,我們也積極鼓勵和支持地震多發省份建立自己本地區的,和有關其他方面隊伍相結合的、一隊多用的搶險救災隊伍。我們還準備在一些城市社區通過試點來推進志愿者救援隊伍的建立。 2003-09-04 10:46:31 - 中央電視臺記者:
再過幾天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梢韵胂褚幌?,在大家團圓的時候,災區人民的生活和節日將是怎樣一種跡象。您是否可以介紹一下救災進行到了一種什么樣的程度?在地震發生之后,政府采取了哪些有力、有效的措施力保災民不會遭受到寒冷、饑餓、疾病的侵襲? 2003-09-04 10:48:56 - 李強華:
你提的問題也是大家都非常關注的。據我了解,新疆巴楚—伽師震區重建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能夠確保入冬以后全部災民住進重建后的房子。學校已經先期建成,學生已經正常復課。內蒙古自治區災區震后重建工作也在積極、快速推進,當地政府表示在入冬之前能夠確保每一戶有一間正式的房屋居住和御寒,當地相當一部分學校也已經重建完成和復課,部分還沒有建成的,政府已經騰出了一些公用房給孩子上學用。 2003-09-04 10:50:10 - 李強華:
另外,據我們了解,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還準備了一些節日食品和物品提供給災區的群眾,讓大家過好中國人傳統的中秋節。 2003-09-04 10:51:28 - 日本赤旗報記者:
日本發生過很多地震,經受了很多災害,所以日本有很多經驗,有一些先進的技術。你們有沒有同日本的合作關系?如果有的話,合作的領域在什么地方? 2003-09-04 10:53:30 - 李強華:
日本和中國一樣都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日本在防震抗震方面有很多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中日兩國有關方面有著很好的合作和交流關系,這些合作和交流主要是在政府對災害事務的管理、防震減災的立法研究,以及抗震技術方面。 2003-09-04 10:54:20 - 李強華:
同時,日本從中小學就開始的對國民的防災教育和宣傳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2003-09-04 10:55:02 - 北京青年報記者:
今年是一個地震多發年,作為中國地震局發言人,您的出現一定會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據我們了解,這也是中國地震部門在很多年以來第一次召開這樣的新聞發布會,請問這種發布會的體制會不會保留下去?以后會不會是定期的發布?另外,您談到我國地震預測和預報制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地震部門做出什么樣的預測,經過什么樣的審批程序,或者說預測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向民眾公布?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當地政府經常會組織民眾進行地震震后救災自救和互救演習,中國是否也會采取這樣的辦法來減輕災害,如果有的話會在什么時候開始? 2003-09-04 10:57:46 - 李強華:
首先,我的出現應該不會使公眾認為就要發生地震了。(會場發出會意的笑聲)我們把工作的一些情況,包括災害情況及時地向公眾發布和通報,有助于讓公眾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也有助于社會穩定。今后如果媒體、公眾有這樣的要求,國務院新聞辦有這樣的安排,我們可以經常地、及時地把我國的地震災害、地震活動情況以及我們工作的情況向大家通報。 關于地震預報的程序問題,我在前面已經講到了,這種預報意見是由地震部門的科學家們經過對各種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來提出一個判定意見,這個意見要經過專門的評審部門來評審,之后才能提供給政府。 開展地震的演習、演練是提高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避震常識的一個有效手段,在國內一些地區也曾經開展過這樣的演習,今后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地區進行這樣的演習。 2003-09-04 11:09:40 - 郭衛民:
剛才北京青年報的記者問到為什么舉行這個新聞發布會,就這個問題我做一個補充。我們舉辦的記者招待會,媒體都認為很好,很重要。我們除了像以往一樣,利用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中央政府尤其是各個部門的方針政策的同時,我們將更多地根據媒體的要求和輿論的情況,以及大家關注的問題來組織記者招待會。 最近一段時間有些媒體向我們了解地震方面的情況,也希望能夠就防震減災情況做一些介紹,所以我們和地震局新聞發言人做了聯系,得到了他們非常積極的響應和配合,就舉行了這樣一個發布會。今后我們也歡迎媒體向我們提出你們關注的問題和希望了解的情況,我們也會積極組織這樣的記者招待會。 2003-09-04 11:11:09 - 中央電視臺記者:
剛才李主任提到,在歷史上北京周邊地區發生過多次比較重大的地震,是否可以認為北京處在比較有威脅的地震斷裂帶上?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樣一個斷裂帶近期是否有地震會發生?地震發生之前,所有人都希望能有一個提早的預測,這個愿望會不會成為現實?如果可能的話會在什么時候實現?當然這個問題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見解,中國地震局傾向于哪種見解? 2003-09-04 11:13:00 - 李強華:
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雖然在歷史上發生過一些地震,但是,以我們目前的科學研究水平和目前觀測到的情況來看,沒有發現近期這個地區會有發生大地震的跡象。剛才我講到北京地區的潛在危險主要是周邊地區地震對它的波及和影響。就北京地區而言,歷史上沒有直接發生過大的地震,按北京地區建筑物抗震設防的標準,應該能夠足以抗御可能受到的地震威脅。 關于地震是否能夠預報的問題,目前國際上有兩種不同的認識。我個人認為,經過不斷地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對自然界的一些規律我們最終是可以認識的,盡管這可能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至于地震預報的問題什么時候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回答和地震預報同樣難。就像地震是地球內部的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突然釋放一樣,科學研究上的很多重大發現也是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個飛躍和突破。地震預報的科學問題最終在什么時候能夠突破、解決,也是很難預測的。 2003-09-04 11:14:47 -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首先感謝地震局李強華主任省去了念稿子的時間,使記者有更多的時間來提問。第一個問題,地震是有一定專業性的學科,最近發生在內蒙古的地震,我看到了兩種結果:一個報告是5.9級,一個報告是6.1級,對這兩個數據您怎么看?第二個問題,2000年出臺了一個地震工程安全性評價的法規,法規上規定一定程度的地震工程都要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而且要支付費用。像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包括以后類似的大工程,評價費用問題是怎么規定的?這樣會不會加重工程的負擔? 2003-09-04 11:16:22 - 李強華:
請張教授回答,請。 2003-09-04 11:16:57 - 張曉東:
目前,我國從新聞媒體報上來的地震震級是中國數字化地震速報臺網報出來的。同時,我們還有一些省級和區域性的地震臺網,這些地震臺網同時也能記錄這些地震的波動,也可以報地震的震級,但是由于臺網的范圍限制和離地震區遠近的限制,以及地震傳播的復雜性,我們定的震級最終都要歸到中國地震局發布的震級上。這位先生提出來的震級問題,我們發布的是5.9級,最終就是以5.9級為準。 2003-09-04 11:18:30 - 李強華:
張曉東教授的意思是說,6.1級是內蒙古區域臺網測出來的,5.9級是國家臺網測出來的。由于兩個臺網覆蓋的范圍不同,距離地震地區遠近的不同,可能有一定誤差,最終是以國家臺網測定的數據為準。 2003-09-04 11:19:34 - 李強華:
關于這位先生提到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問題:地震安全性評價是為建設工程提供科學、可靠的抗震設防依據的重要工作。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重大的建筑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目前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收費只是成本性的,是很低的,是在設計費中提取比較有限的部分,不會對工程建設造成經費上的負擔。 2003-09-04 11:20:42 - 農民日報記者:
資料上講到今年22次5級以上的地震基本上發生在西藏、新疆、內蒙古、云南、青海地區,這些地區基本上都是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剛才大家關注的焦點基本都在城市。根據政府出臺的相關措施,城市規模的建設、城市一級的防災措施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發生地震的地方都是人口集中比較少的地方,但是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應該予以高度關注,特別是在歷史上和當今這些地區都是地震多發地帶。防震減災的工作側重點是否可以傾斜?工作重點究竟應該放在哪一級?對于廣大的經濟薄弱地區和弱勢人群有何現實的措施和長遠的規劃? 2003-09-04 11:23:57 - 李強華:
西部是我國地震比較多發的地區,而且地震的頻度、強度比較高的一個地區。正因為如此,我們對西部地區的監測投入了很大的力量,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別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一些重要工程的開展,我們對西部在地震監測上,在地震發生后應急快速反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2003-09-04 11:26:03 - 李強華:
在即將實施的中國數字化地震觀測網絡重大建設工程的投資上,在西部地區中央的投入和地方投入的比例,中央投入部分大大高于對東部地區的投入。 2003-09-04 11:26:53 - 李強華:
另外,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在西部發生一些嚴重的破壞性地震以后,中央財政對這些地區震后的救濟和恢復重建工作的補助也給予了充分的傾斜。 2003-09-04 11:27:46 - 郭衛民:
最后一個問題,請。 2003-09-04 11:28:32 - 新華社記者:
請問李先生:今年大陸地震頻發,您具體介紹一下往年的情況。今年是否是最高的頻率?能否談談后半年的預測工作?針對今年地震頻發的情況,如何加強今后對公眾防震抗震的宣傳教育工作?以往的抗震宣傳教育工作存在什么問題和不足?您剛才提到建立區域性救援隊的問題,有沒有具體的日程安排?針對地震頻發地區,特別是邊遠地區有沒有一個移民計劃? 2003-09-04 11:30:26 - 李強華:
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地震活動是比較頻繁的。去年,中國大陸地區的地震活動5級以上地震是9次,今年相對于去年而言地震活動明顯呈現增強的趨勢。但是,這樣一個情況也符合地震活動時間分布不均勻的特點。 2003-09-04 11:31:56 - 李強華:
今年所發生的5級以上地震中有很多次是屬于新疆巴楚—伽師的余震。從目前地震活動的總體情況來看,大體上還處于一種正常水平,只是由于上半年的地震活動比較集中,特別是有些地震造成了一定的傷亡和破壞,所以才引起公眾普遍的高度關注。 2003-09-04 11:33:36 - 李強華:
關于對公眾的防震減災的宣傳教育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日本在這方面有很多的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中國目前總體來說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對有關知識的掌握還很不夠。 2003-09-04 11:35:15 - 李強華:
這一方面是由于總體來說公眾的教育程度還不高,公眾對科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還比較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在中國歷史上,包括前一些年的重大地震災害所造成的嚴重傷亡給人們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陰影,因此我們在進行有關的宣傳教育的時候也有一定的困難。 2003-09-04 11:36:45 - 李強華:
我們也非常希望通過媒體向公眾傳達這樣一個理念和信息:面對地震這種災害,僅僅害怕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做好各方面的,各個環節的預防工作,而這一切的基礎和前提就是要了解、掌握地震的科學知識和防震避震的科學知識。關于在西部建立兩支區域性地震救援隊的問題,正在積極推進過程中,目前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設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兩支隊伍就能建立起來。 2003-09-04 11:38:43 - 郭衛民:
今天的記者招待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2003-09-04 11:38:55 - 中國網:
本網直播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關注。下次再見。 2003-09-04 11:47:10
圖片內容:
- 電視記者調試設備
- 與會記者
-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郭衛民主持本次發布會
- 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強華
- 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曉東
- 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提問
- 美聯社記者提問
- 會議現場
- 半島電視臺記者提問
- 法新社記者提問
- 香港大公報記者提問
- 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強華回答記者提問
- CCTV記者提問
- 日本赤旗報記者提問
- 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
- CCTV記者提問
-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提問
- 農民日報記者提問
- 新華社記者提問
- 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曉東回答記者提問
- 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強華回答記者提問
- 會議結束
視頻地址:
rtsp://vod.china.com.cn/Archive/scio/030904.rm
數據地址:
網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