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實體經濟
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引導企業形成自己獨有的比較優勢,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強產品競爭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要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加強引進外資工作,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視優化產業組織,提高大企業素質,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使中小微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
創新驅動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創新驅動戰略的鼓舞下,過去一年來,我國高新技術攻關捷報頻傳,研發投入繼續攀升,圍繞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形成的一批“高、精、尖”重大科技成果,正加速涌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面提升創新源頭供給能力。這些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又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明顯朝著智能化、服務業化、高端化的方向升級換擋,一個個新的產業增長點不斷涌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此后,“供給側”成為高頻詞。
供給側不僅包含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等要素,更與制度關系密切。這意味著,從供給側推進改革,不僅要解決好生產要素投入問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要解決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中國制造2025
加快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全局、著眼長遠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爸袊圃?025”實施以來,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工業基礎得到加強,智能制造加快發展,高端裝備不斷突破,制造強國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有力促進了制造業平穩增長、轉型升級和效益回升?!爸袊圃?025”已成為結構優化、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
2016年,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中國企業已開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目前,《中國制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這標志著《中國制造2025》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全面轉入實施階段?!吨袊圃?025》省市指南已經出臺,多個城市和城市群開展了城市(群)試點示范,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區域聯動、錯位競爭的制造業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