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陽鳳凰燈舞有“楚人崇鳳活化石”之稱,具有多種類本土文化綜合特性和漢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國漢族民間舞蹈中唯一的燈舞藝術形式,有著重要的研究和藝術價值。日前,鄖陽鳳凰燈舞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國網(wǎng)圖片庫 曹忠宏/攝
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是集眾多動物特點于一身的神鳥,象征吉祥和永生。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它與龍并駕齊驅,被人們敬仰和崇拜。
鄖陽鳳凰燈舞有“楚人崇鳳活化石”之稱,具有多種類本土文化綜合特性和漢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國漢族民間舞蹈中唯一的燈舞藝術形式,有著重要的研究和藝術價值。日前,鄖陽鳳凰燈舞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鄖陽鳳凰燈舞又稱“玩鳳凰”、“鳳凰舞”, 起源于鄂西北十堰市,鄖陽是十堰市的古稱。鄖陽鳳凰燈舞表演按照“擁鳳出巢―鳳凰游園—鳳凰尋花―鳳凰梳羽―鳳凰打盹―鳳凰展翅—鳳凰朝陽―鳳凰回巢”等程序依次進行,并配以風格獨特的鳳凰燈舞曲調(diào),跌宕起伏,激越歡快,凸現(xiàn)出濃郁的地方特色。
鳳凰燈是用竹篾扎制骨架,用細布、彩紙裱糊外形,從頭到尾長約8米,兩翼展開寬約2米,表演時雙翅能扇動,鳳尾可翹動。舞蹈表演時,一人掌鳳頭,一人掌鳳身。另有6至10人分別舉著花燈,伴隨音樂,舞動于表演場地四周。音樂伴奏古樸典雅,曲牌大都來自戲曲音樂和民間吹打樂,每年春節(jié)、元宵節(jié)期間在街頭、宅前、場院演出,尤以正月十五、十六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