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布魯克女士在美國紐約聯合廣場參加反戰游行,質疑奧巴馬政府繼續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保留駐軍。
當日,反戰人士在紐約舉行集會游行,紀念伊拉克戰爭爆發6周年,要求美國政府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新華社記者申宏攝
3月19日,反戰人士頭戴面具,胸前掛著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死去兒童的姓名牌子,在美國紐約聯合廣場參加抗議活動。新華社記者申宏攝
新華網華盛頓3月19日電(國際觀察)伊戰六周年:美國的創傷與教訓
新華社記者楊晴川
在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6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美國新政府已著手實施將反恐重心從伊拉克轉向阿富汗的戰略調整。美國總統奧巴馬三周前宣布,美將在明年8月底前從伊撤出作戰部隊,在2011年年底前撤出所有美國駐軍。至此,伊戰結束正式進入“倒計時”。雖然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弱化了美國民眾對伊戰的關注,但這場戰爭給美國帶來的創傷難以彌合,而美國是否真正從伊戰汲取了教訓猶未可知。
伊戰“疲勞癥”更凸顯
一些美國學者認為美國國內目前已出現“伊戰疲勞癥”。何以如此?
從2004年至2007年,伊戰一直是美國民眾最關心的話題,而且改變了美國政治格局。2006年民主黨借助強烈的反戰民意奪回國會控制權,逐漸在兩黨角力中占據上風。然而,去年以來,美國先后受到次貸危機、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襲擊。美國民眾的大部分視線轉移到了經濟問題上。
此外,受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媒體削減對伊拉克報道的人力和資金投入,也在客觀上減少了公眾對伊戰的關注。
再者,奧巴馬上臺后,隨著美國反恐戰略重心轉移,美國人對伊戰走向趨于樂觀,將關注的目光轉移到了局勢不斷惡化的阿富汗。
最后,盡管反戰組織近日還將舉行示威活動,但其聲勢已不如前。達特茅斯學院社會學教授迪克森認為,美國政權交替和伊戰局勢好轉,使得這些反戰組織失去了“重要論據”。
布魯金斯學會安全專家奧漢龍說,種種現象表明,美國民眾對伊戰盡管不滿,但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種“事情也只能如此”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