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在美國舊金山,反對伊拉克戰爭的游行示威者躺在有軌電車前。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與本·拉丹相勾結為借口,發動了對伊戰爭。但美國出兵的這兩條理由至今查無實據,迄今,美軍已付出了陣亡4200余人、傷殘3.6萬人的代價。新華社/路透
3月19日,在美國舊金山,反對伊拉克戰爭的游行示威者躺在有軌電車前。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與本·拉丹相勾結為借口,發動了對伊戰爭。但美國出兵的這兩條理由至今查無實據,迄今,美軍已付出了陣亡4200余人、傷殘3.6萬人的代價。新華社/路透
伊戰“后遺癥”難治愈
盡管如此,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發動的最昂貴的戰爭和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僅次于越南戰爭的對外戰爭,伊戰使美國民眾付出巨大代價和蒙受了巨大痛苦。伊戰的各種“后遺癥”將長期困擾美國經濟、政治、社會、軍事和文化等方方面面。
雖然美國民眾對伊動態消息的關注度下降,但不斷增加的美軍陣亡人數和戰爭開支卻時刻使他們感到切膚之痛。一些經濟學家估計,美國要為伊戰付出的總成本可能會達到2萬億到3萬億美元。在目前美國面臨經濟危機、財政極度緊張的情況下,越滾越多的戰爭費用和隱性成本將使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此外,美國霸權的支柱——軍事力量因長期深陷伊拉克戰場而受損嚴重。軍方最近一份報告說,因參加伊拉克和阿富汗軍事行動而遭受腦損傷的美國軍人最多可達36萬人。由于伊戰顯示了美國武力的局限性,五角大樓最近被迫重新評估關于“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傳統軍事戰略。
在政治上,盡管伊戰目前不是美國選民最關注的問題,但并不等于伊戰導致的政治分裂已經彌合。由于奧巴馬未能信守上任后16個月內從伊撤軍的諾言,曾在大選中對他鼎力相助的一些反戰組織已表示不滿。民主黨國會領導人也對他在明年8月之后仍將在伊留下大約5萬人的非作戰部隊頗有微詞。蓋洛普民意調查所專家說,與阿富汗戰爭不同,伊拉克是一場“政治化”的戰爭,美國兩黨選民的立場至今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