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對淮海戰役的勝利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為淮海前線籌糧碾米活動中,豫西地區有200多萬許秀英這樣的婦女參加了碾米、磨面和做軍鞋等活動。
曹縣五區后張莊村70多歲的翻身婦女張大娘,土改分得11畝地,過上了好日子。她見村里裝米急需口袋,便把給新媳婦做的新被子剪開做成了口袋裝米,并對兒媳婦說:前方用米當緊,咱在家怎么都好對付,等打倒蔣介石后,咱再不用趴豆棵了,不愁沒好日子過。
1949年1月3日《中原日報》刊載:新安縣翻身農民于書堂老人,年近七旬,他讓兩個兒子把自己準備做棺木的圓木鋸成四方的枕木,抬著送到車站。別人問他:“你百年以后,用什么東西裝著送終?”于老漢風趣地說:“我死后,用石頭做壽棺,不怕雨,不怕曬,安安穩穩逛西天?!?/p>
新媳婦的被面、百年后的棺木,對中國人來說最為重要的物件,都用來支援了解放軍。
據不完全統計,豫西人民支援淮海戰役:糧食2740萬斤,柴草1200萬斤,軍鞋79萬雙,出動民工16萬人,擔架17000副,大小車輛34000輛,牲畜23400頭。
中國當代史中也有一次給農民分地的歷史時刻。30年的中國還沒有從多年政治運動的千瘡百孔中恢復。中國共產黨借用安徽小崗村農民的創舉,開展分田到戶,再次利用土地給予人民實惠,這才有了中國經濟的持續騰飛。
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文件中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制定新政策適應新情況,這是執政黨對中國最廣大農民的尊重。而作為當年戰場上的對手,今天的國民黨除了認同“ 一個中國”的理念,也一樣喊出“人民最大”的呼聲。
人民最大——這是鮮血生命寫就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