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重慶市介紹直轄八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情況
活動描述
- 2005年2月24日(星期四)上午10時,重慶市市長王鴻舉介紹重慶直轄八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特別是三峽庫區移民和建設、在西部開發中的作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
文字內容:
- 主持人楊揚:
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今天我們請來了重慶市市長王鴻舉和大家見面,向各位介紹重慶直轄八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特別是三峽庫區移民和建設、在西部開發中的作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多方面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重慶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先生,和重慶市人民政府秘書長陳和平先生。
首先請王鴻舉市長做介紹。
2005-02-24 09:57:26 - 王鴻舉: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很高興在這里與海內外傳媒界的朋友們見面。這要感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見面的機會、一個溝通的機會、一個展示重慶這座年輕直轄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機會。
直轄八年,重慶發生了歷史性巨變。面對新的戰略機遇期,按照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我們正加速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致力于提升城市競爭力。
我們將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內涵概括為“三中心、兩樞紐、一基地”。所謂“三中心”,就是要在長江上游形成商貿、金融、科教文化三個中心;“兩樞紐”,就是要建成輻射西南,匯接全國的交通、通信兩大樞紐;“一基地”,就是要建成中國西部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產業基地。
實現上述目標,沒有一步到位的直達車,需要我們一點一滴的耕耘,也需要得到包括媒體在內的國內外朋友們的幫助和支持。
媒體的目光總是在不斷選擇著聚焦點。重慶,作為一座古城,積淀三千年,人文厚重;作為一座新城,直轄八年來,日新月異。精彩的重慶故事期待著媒體的目光?,F在,我愿意坦誠地、負責任地講述你們感興趣的重慶故事。
2005-02-24 10:02:34 - 楊揚:
簡短的介紹后,現在開始提問。
2005-02-24 10:03:31 - CCTV記者:
我們了解到,現在重慶市的投資很活躍,被稱為中國的投資熱點城市之一,最近我們在采訪中也發現,重慶市確實是一個很有人氣的城市,請問王市長,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現在的現象?要維持現在良好的發展態勢,重慶市還需要做哪些努力?同時,我們知道重慶市是老工業基地,它身上曾經肩負著西部現象、東北現象于一身,直轄八年以來,工業發展都有哪些突破?
2005-02-24 10:04:28 - 王鴻舉:
請黃奇帆常務副市長回答第一個問題。
2005-02-24 10:06:11 - 黃奇帆:
重慶這幾年的確成了西部的投資熱地,去年投資1600億,今年預計投資2000億以上,重慶的投資來源12%左右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資,28%左右是重慶本土的內資、外資以及重慶本土企業的投資,15%左右是外地的投資和外國資本的投資,42%是銀行商業貸款,2%—3%左右是資本市場的融資。
總體上說,這些資金來源都是比較規范的,內外資投資之所以對重慶特別看好,主要有六個原因:第一,重慶是中國西部的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好,各方面的行業配套比較齊全;第二,重慶是中國西部的交通樞紐、長江上游的航運中心,交通條件好也是投資發展的一個條件;第三,重慶作為西部的大城市,盡管在西部,但稱得上是西部的東部,是一個大城市,大城市二三產業綜合配套條件好、生活環境好,也是投資踴躍的原因;第四,重慶有比較豐富的勞動力,并且有比較低的勞動力價格,有勞動力的比較優勢;第五,重慶作為一個直轄市,又擁有8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土地資源豐富,同時地下有大量的天然氣、煤炭、稀有金屬等各種礦物,資源豐富也是投資發展、工業發展的一個原因;第六,重慶有一個很好的市場空間,重慶現在每年2000億投資本身會產生市場空間,重慶直轄以后大城市帶大農村的發展本身有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有市場空間就有錢賺,有錢賺就有各種投資者來投資。所以,這是重慶投資增長的一些主要的原因。
2005-02-24 10:07:24 - 王鴻舉:
正像黃市長剛才介紹的,12%的投資是國有性質的資金,其他都是民間資金。民間資金的特點是哪兒賺錢去哪兒。重慶是一個種瓜能夠得瓜、種豆能夠得豆的熱土。
2005-02-24 10:12:19 - CNN記者:
王市長,我上一次采訪你的時候,問到你有關重慶的形象問題,比如說問到棒棒軍的問題。我現在想問,好象重慶現在正在努力尋找探索一個新的標志形象,如果棒棒軍是重慶以前的形象,那么新重慶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標志?
2005-02-24 10:13:32 - 王鴻舉:
棒棒軍是重慶的現象之一,在過去也不完全是重慶的形象,應該說重慶的形象還是重慶的人。重慶因為是一個移民城市,是一個老工業城市,是一個地處南北之交,而且在長江之濱的城市,所以重慶人還是最能代表重慶形象的,他們兼有北方人的豪放和南方人的靈秀,我認為最可愛、最能代表重慶的還是重慶人。
聯系剛才的一個問題,為什么資金涌入重慶比較多?可能也與我們重慶的人有關系,重慶人非常熱情開朗,非??粗屑w榮譽感。我們每年要選擇十個在過去一年中為重慶的形象增光添彩的人,我們稱之為增光貢獻獎,獎品是2萬塊錢。產生的辦法是媒體通過群眾剪報的方式評選,今年剛剛結束了去年的這項工作,參與投標的民眾有215萬人,我和內地的一些同行市長交換過意見,他們都羨慕和驚嘆。
2005-02-24 10:15:01 - 《澳門日報》記者:
王市長您好,最近幾年來重慶在經濟建設和對外交往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重慶和澳門特區的合作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曾經親自率領一個大的代表團訪問過重慶,同重慶簽署了一批合作協議,渝澳大橋也已經建成。據我了解,何厚鏵先生親自率團訪問過的內地省市中,重慶是最早的一個,也是內地省份當中僅有的幾個之一。王市長能不能介紹一下重慶和澳門方面的合作關系,特別是在“9+2”協議簽署以后,兩地合作方面還會有什么新的發展?第二個問題,非常高興亞太城市市長峰會第一次在重慶舉辦,是不是邀請了澳門、香港這類的城市參加?謝謝。
2005-02-24 10:17:15 - 王鴻舉:
澳門和重慶歷來是好朋友,我們之間的經貿交往和其他各個方面的聯系早已有之,何特首率團訪問重慶之后,我們的關系迅速發展。2003年,我們的市委書記黃鎮東先生曾經率團訪問澳門,去年我也帶了一個龐大的代表團到了澳門,彼此之間高層來往的密切,為企業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條件。舉例來說,去年我們與澳門之間的經貿往來用美元計算,和2003年相比,增加了2.2倍。我們不在“9+2”的框架之中,我們和澳門簽署了一個“1+8”的合作協議,所謂“1”就是一個總體的意愿、意向、發展的目標,所謂“8”就是八個方面,包括科技、文化、勞務、經貿、企業之間的合作等八個方面我們都作了全面的安排,這些安排正在得到全面的推進。這是我對你第一個問題的回答。
第二個問題,我們今年10月份將有幸作為中國的第一個城市,也是亞洲的第一個城市主辦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我們正在發出邀請,香港和澳門的邀請信都是我親自帶去的,我們當然非常希望這兩個兄弟城市都能夠如期來到重慶,和所有與會的,來自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市長們和來自內地的市長們共同探討我們大家關心的問題。
2005-02-24 10:19:52 - 鳳凰衛視記者:
請問王市長,我們看到一個數字是目前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還有315萬人,65萬人還沒有脫貧,在這一年中政府會做一些什么以安置剩余勞動力,幫助這些貧困人口脫貧?謝謝。
2005-02-24 10:25:12 - 王鴻舉:
幫助農民脫貧是我們重慶市建市以來始終放在第一位的重要任務,怎樣幫助農民脫貧呢?最根本的是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有兩個主要的途徑:第一是增加農業的產出,提高質量,進而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年年都有表現,年年都有進步;第二是讓更多的農民進入第二、第三產業,每減少一個農民,換句話說每產生一個新型工人,對于還在農村的農民來說就有一個農民的勞動生產率翻了一番。重慶農村有1133萬勞動力,直轄以來,已經有280萬農民進入了第二、第三產業,現在正以每年40—42萬人的速度在變化著,就是每年都有這么多農民從耕地上解放出來,進入第二、第三產業。我們將始終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提供培訓方面的支持,提供工作上的服務,讓這個勢頭能夠保持下去?,F在仍然附著在耕地上的農村勞動力,在1133萬當中只有460萬人,最終農村需要多少勞動力才是合適的?隨著我們農村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科學種田水平的提高和變化,這個數字應該說是波動的。目前,仍然按照每年40—42萬人轉移的速度是合適的。我們提了一個百萬人的工程,正在向再輸出100萬人的方向努力,這是我們正在做的工作。
2005-02-24 10:29:07 - 王鴻舉:
第二,關于農村扶貧。八年前直轄之初,我們曾經精確到戶的做過一次人口普查,那時的絕對貧困人口是366萬,到去年底,我們的統計數是65萬人,就是說已經解決了301萬人的貧困問題,這個成效是直轄以來各個方面所取得成效中特別引人注目或者說令人欣慰的。對這部分人我們采取了多種措施予以保障,包括他們基本生活的保證,發生災害后的保證,確保他們的孩子至少念完初中,有條件、有能力念高中、念大學的,都能夠得到政府和社會的資助,采取這樣一些辦法來幫助他們。當然,在飲水的問題上、道路修建的問題上,在其他各個方面我們的投入量都比較大,去年通過政府給農民發放的各種各樣的補助和政策性的經費,就是不經過基層干部,直接到農民帳戶的一共是14億。
2005-02-24 10:32:24 - 《中國日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關于三峽庫區移民的問題。我們知道,重慶承擔了三峽庫區85%以上的移民,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任務,這些移民搬到新的地方去,他們可能有更大更好的房子住,這些人到底在新的環境里能不能過得更好,或者能不能工作得更好,這一直都是外界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我們知道涪陵榨菜是比較有名的,有一個報道說有的人把種子搬到新的地方去種,但是發現它長不大,像這種問題應該有很多。我想問,重慶市政府在以前或者今后在幫助移民搬得出去,而且幫助他們在生活、工作上有哪些計劃?
第二個問題,關于文物保護,我們知道重慶的文物資源非常豐富,有關部門也在爭分奪秒地搶救和保護這些文物,我想問這些工作的進展狀況如何?比如說張飛廟的整體搬遷,還有巫溪大昌古鎮保護的進展如何?文物保護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2005-02-24 10:37:09 - 王鴻舉:
三峽移民我們的總計劃量是107萬,到去年底已經移民81萬,81萬人當中,向長江沿岸、向中國東部遷移的有12萬,這是大數。大量的人仍然留在庫區、留在重慶,如何使他們的生活能夠有基本的保障,能夠使他們的生活質量一年比一年提高是我們又一個重要任務。應該說,前些年比較多的精力確實主要放在動員移民,和為他們的新居所在的新城市搞基礎設施方面,如何發展這個地方的產業?現在已經比以前更加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我們現在已經從幾個方面努力,正在提高他們的就業率,繁榮這個地方的經濟,也就是這位記者所關心的,使他們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我們有很多相配套的文件和政策,比如說旅游方面,農副土特產品加工方面,比如說這個片區天然氣資源、鹽資源比較豐富,交通條件也比較好,所以有天然氣化工、鹽化工那樣一些項目性的安排基金,國家每年安排5個億的資金予以扶持?,F在我們已經開始享受每年幾個億的扶持資金,就是在長江三峽發電以后屬于地方稅務的部分,重慶占整個三峽移民庫區的84.33%,按照這樣的比例給我們分稅。
還有后期扶持基金,例如原來所在的地方可能已經是一個商場,是比較有人氣的地方,搬遷的地方房子固然好,但新的商業氛圍還沒有形成,沒有原來那么好的生意,在這個階段他需要幫助,這個幫助就有后期扶持資金。包括這樣一些資金的安排,正在努力發展這個地方的產業,大量地制造、新增就業機會,在這項工作當中我們得到了全國各地的幫助,他們響應國務院的號召,把三峽工程視為己任,把當地好的民營企業推薦介紹到庫區來,現在庫區的發展出現了新的氣象,產業就業是第一位的。
2005-02-24 10:46:14 - 王鴻舉:
第二是教育,我們正在做一個計劃,今年將開始起步,要在這個片區,在移民子弟中不僅僅普及九年制教育,還要讓他們都能享受到高中段的教育。高中段的教育在全重慶市去年已經是初中畢業生的80.5%,但在庫區,因為種種歷史的原因,初中畢業生能夠升入高中的只有36%,我們已經和國家教委和三峽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取得聯系,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我們今年開始起步,讓這里的孩子都能夠確保接受高中階段的教育。在高中階段的教育當中,一半或者是一半以上是中等專業職業學校的教育,不是普通高中的教育。
第三,進一步改善這里的基礎設施,為民營資金更多地流入這個地方創造條件。
2005-02-24 10:54:28 - 王鴻舉:
關于文物保護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在重慶范圍內國家已經投入3.1億人民幣,用于文物的勘探、發掘、保護,包括你剛才提到的張飛廟,張飛廟已經完成了修舊如舊,雖然搬遷了,海拔提高了,但是每塊磚都是過去的,不知道的人看不出是搬過家的,這是在文物專家的幫助之下進行的。所有的文物政府都持負責任的態度予以了及時的必須的搶救。我們市財政投入了6億多資金,修了三峽博物館,將所有搶救來的文物加以有效的研究、展示、保護,發揮它的作用。
2005-02-24 10:56:59 - 國際文傳電訊社記者:
剛才說重慶能源方面比較豐富,特別是天然氣、煤炭,能不能介紹一下能源現在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計劃?
2005-02-24 10:59:31 - 黃奇帆:
重慶是我們國家具有比較豐富能源資源的一個直轄市,現在天然氣的蘊藏量有2萬多億立方,已經探明的可開采的儲量是6000億方,每年實際生產50億方。中國天然氣總公司在重慶主要承擔著天然氣的生產任務,市政府有一個工作計劃,就是到2010年前后,重慶能夠生產150億方左右的天然氣。我們目前生產的50億方天然氣,重慶本土使用30億方,20億方輸送到四川省,給四川省、給西南地區使用。下一步我們估計,重慶市到2010年如果生產能力達到150億方的話,重慶本土的天然氣的消耗、使用量預計在100億方,有50億方輸送到外部去。最近天然氣總公司建成了從重慶到武漢的天然氣管道,這根管道今后每年將能輸送20億方以上的天然氣到湖北等中國的中部地區。
2005-02-24 11:00:18 - 黃奇帆:
第二,重慶也是中國煤炭資源比較多的一個城市,我們現在一年能生產3000萬噸煤炭,重慶本土使用2000萬噸,有1000萬噸輸出到周邊省市。最近,整個國家煤電油運緊張,煤炭供應也比較緊張,特別是電煤的供應比較緊張,所以我們也有計劃在今后的六七年中,將重慶的煤炭生產能力再提升1000萬—1500萬噸。我們預計到2010年,重慶本土將要使用的煤炭總量約3000萬噸,能保持三分之一的量,也就是說1500萬噸左右,繼續供應全國各地。這是煤炭方面的情況。
第三,重慶也是中國水電資源比較豐富的城市,同時作為老工業基地,火力發電也需要進一步的發展,我們已經上報國家發改委和有關部門,在今后十年左右的時間里,興建1000萬千瓦的發電裝機,其中有700萬千瓦是火電,300萬千瓦是水電。這些裝機目前已經有700多萬千瓦的項目為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已經在去年和今年開始正式的建設,預計10年左右的時間,能使這些電力項目竣工完成。
總體上說,重慶的電力、煤炭、天然氣資源比較豐富,是能夠為重慶的國民經濟發展予以重要的支撐的。
2005-02-24 11:02:59 - 王鴻舉:
我想就剛才這位先生的提問再做一點補充。我理解你剛才提問的意思,就能源現在和將來對重慶發展的關系,我想補充兩個數據和情況:
第一個情況,確實現在重慶進入了一個對能源的需求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去年我們的電力增長是15%,天然氣供應的增長是16%,而且這種需求的增長將會在可以預見的今后幾年持續。因為不僅是工業需要它,商業現在用電量的增長是第一位的,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用電量的增長是第二位,工業增長第三。
第二個情況,按照新的科學發展觀,我們正在致力于不斷地減少能耗,提高技術水平,這里也有數據,2000年的時候,重慶每一萬人工業增加值所消耗的標準煤炭是4.5噸,2003年下降到3.8噸。我們希望隨著技術更多地引入,這個速度還要快一點。
另外,我想借這個機會說一個事情,為了解決包括能源供應在內的市長們都非常關心的問題,我們今年申辦而且獲準主辦亞太城市市長峰會,這次市長峰會的主題是“城市·人·自然”,這個會上將就包括你提到的問題在內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入地探討、交換意見、交流經驗,我相信是有裨益的。
2005-02-24 11:06:07 - 《經濟日報》記者:
請問王市長,現在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態環境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高度關注和重視,我想問,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工業城市,重慶在保護生態環境以及保護長江水質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2005-02-24 11:11:15 - 王鴻舉:
重慶市高度重視自己的生態環境保護,中央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在這種幫助之下,直轄以來到現在,我們用于環境保護方面的非市場、純粹政府的投入已經超過200億。我們主要的工作放在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大規模地綠化國土,到現在已經增加了綠化面積1200萬畝,這意味著在我們的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即使不再新栽樹,五年后,我們的森林覆蓋率將從現在的27%增加到37%。當然還會每年栽樹,這樣使土地的侵蝕系數每年減少29%,每年進入長江的泥沙將因此減少1100萬噸。
2005-02-24 11:11:56 - 王鴻舉:
第二,我們從無到有,抓緊建設了17座污水處理廠,現在,長江和長江的主要支流,在重慶是嘉陵江和烏江,沿岸所有縣以上的城鎮所在地都已經建了污水處理廠,最后的兩座現在正在調試,將在這個月底投入使用,一旦投入使用,重慶的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到72%。這個數字固然是很不夠的,但是在國內城市中,包括長江沿線的城市中是領先的。
我們還建設了13座大型、現代化、無公害的垃圾處理廠,現在大部分都已經投入使用,使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公害化處理達到了90%。我們還在努力開展現在工廠當中雖然按照低標準已經達標,但實際上仍然在污染環境的企業的整治,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搬遷,因為在城市里,已經沒有相應的土地使它技改,只能搬遷才能實現技改,這部分企業要搬出去,一共是29戶,去年一年搬了11戶。另外是整治,低標準變成高標準,對周圍的居民、對生態不構成破壞性影響的有27個,去年我們就完成了27個,隨著時間的推移,標準還會不斷提高。
2005-02-24 11:13:41 - 王鴻舉:
第三,凈空工程、碧水工程、青山工程?,F在在主城區,居民、企業都不允許再用燃煤,政府給以補貼,改燒清潔能源,主要是天然氣。為了環境,我們忍痛把在主城區的四座低水平的火力發電廠砍掉了。我們城市以前野蠻裝卸、建設工地的粗俗管理,運輸車輛的一路拋灑,都為城市的空氣質量增加了麻煩,為此我們立法,采取非常嚴格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收到了初步的成效。我們將繼續、不斷地努力改變我們的生態,因為這不光是3100萬重慶人的生活質量問題,還關系到中華民族,關系到整個長江流域人民的生活質量。所以,請放心,我們已經做了,我們還將繼續做。
2005-02-24 11:17:19 -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第一個問題,請問王市長,重慶直轄開始,王市長就進入了重慶的領導班子,八年來,重慶換了三套班子,如果對三個班子做評價的話,王市長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您覺得這三個班子干得最漂亮的是什么?您作為重慶的市長,您對自己最滿意的是什么?最不滿意的是什么?重慶發展最大的瓶頸是什么?
第二個問題,請教黃副市長,雖然重慶在工業上的成就是比較突出的,但是我一直認為重慶作為山城,環境是個瓶頸。因為冬天重慶市的天空不太干凈,春節這一個星期,重慶每天的空氣質量都是良好的,對這個現象您如何解釋?
2005-02-24 11:20:34 - 王鴻舉:
1997年重慶直轄的時候,就開始了政府的工作,那時候我是重慶市政府的常務副市長,現在已經是第三茬人了,我認為這幾屆班子都干得不錯。張德鄰、蒲海清那一段,百事待舉,中央對重慶有了方向性的要求,直轄之后重慶有了發展的機遇,各個方面的積極性開始調動起來。但是,確實矛盾很多,比如說工業企業70%的虧損,在房地產的建設中,不是現在這樣一點欠帳,那時候欠付之多、金融秩序之亂是后來人很難想象的,他們做了起步性的工作,做得非常努力、非常艱苦,也很有成就。
在賀國強、包敘定同志那個階段,他們很好地解決了進一步調動大家積極性的問題和班子團結的問題,還有在直轄之初狂歡性的情緒過去之后,如何使大家的積極性進一步調動起來,還有理順、調整,根據西部大開發的需要,根據當時的經濟發展形勢,進一步提出發展思路的問題,使重慶開始冷卻的人氣又重新開始旺盛起來,我認為是很了不起的。也是那個時候擺脫了虧損的局面,使直轄之初的問題開始得到了解決。
從黃鎮東開始,繼續了心齊、氣順、勁足、風正的局面,我剛才說到的200多萬人參與投票,我作為市長是真的為此高興。重慶最可寶貴的就是我們這點人氣,就是承認落后、不甘落后,為了自己的家鄉,為了父老鄉親,大家奮發努力。
2005-02-24 11:25:58 - 王鴻舉:
要說什么事情不滿意,或者感到什么事情問題最大?我這樣看,直轄之前的重慶是一個計劃單列市,直轄使我們升格了,但是不等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水平都隨之升格,這是需要在實踐當中不斷地磨煉,是在發展當中、在爬坡上坎當中來增加自己的體力,我們增加了,但是還不夠。
要說解決重慶未來的問題,可能最大的挑戰,正像剛才有一位記者提到的,不在城市這塊,而在農村。我們畢竟是典型的西部的二元結構的直轄市,這和京津滬老大哥大不相同,如何讓我們的農民有比較均等的機會,能夠發家致富,能夠提高自己,能夠使自己得到自由的發展,如何進一步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法制的保護,得到權力的維護,得到教育的機會,得到相應的服務,這可能是我們工作量最大的一攤子事情,需要系統地去做。我們已經做了一些事情,我們正在安排做一些新的事情,我們將來還會做很多事情,這是一個過程。
2005-02-24 11:28:20 - 黃奇帆:
第二個問題,剛才問到重慶空氣質量的問題,過去幾十年,重慶作為一個山城、一個霧都,空氣質量排名在全國一直比較落后。原因有幾方面:一個是地理的原因,它是一個山城、盆地,不像沿海地區經常有比較大的風能夠洗滌空氣;第二,它是個江城,有比較多的大霧天;第三,它是個老工業基地,在比較落后的時候,老工業基地有比較多的污染;第四,居民的燃煤問題,由于生活水平低,燃煤方式不是非常干凈。由此種種,形成了空氣質量的問題。
在直轄以后,特別是在賀書記、包市長以后,提出了重慶市的凈空工程,市政府采取了四方面的措施,持之以恒,已經堅持了四、五年的時間,第一是工廠搬遷,工廠的污染物、粉塵排放方面的治理;第二,城市老百姓的燃煤基本改造成為燃燒天然氣;第三,城市里的6000多輛公交車和6000多輛出租車大部分由燒汽油改成燒天然氣,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措施;第四,治理建筑垃圾的運輸,治理主城區周圍的采石場,我們已關閉了1400多個采石場。由于這些措施,重慶人為的、社會環境中的污染物應該說大幅度地下降了。
當然,山城、江城、霧都地理位置形成的特點還是客觀存在的。2001年我剛到重慶的時候,重慶三分之一的天是下雨天,有三分之一的天是霧天,剩下的三分之一,如果是晴天的話,也是灰蒙蒙的。但是,最近這兩年,三分之一的晴天基本能看到陽光、白云??偟母杏X,我們現在經過四五年的治理比以前好多了,但水平還不夠,還要繼續努力,爭取只要是晴天,就是陽光、白云、藍天。
2005-02-24 11:29:58 - 楊揚: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05-02-24 11:35:08
圖片內容:
- 會前現場
- 攝像記者準備就緒
- 記者領取資料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一局副局長楊揚主持本次發布會
- 中央電視臺記者首先提問
- CNN記者提問
- 重慶市市長王鴻舉
- 現場翻譯
- 《澳門日報》記者提問
- 鳳凰衛視記者提問
- 重慶市市長王鴻舉回答記者提問
- 重慶市人民政府秘書長陳和平先生
- 重慶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先生
-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 國際文傳電訊社記者提問
- 現場記者踴躍舉手提問
- 《經濟日報》記者提問
-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最后一個提問
- 發布會結束
視頻地址:
rtsp://vod.china.com.cn/Archive/scio/20050224.rm
數據地址:
網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