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國新辦就加強計生工作和人口發展戰略舉行發布會
活動描述
- 2007年1月23日上午10時,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張維慶介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和中國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等方面的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昨天正式對外發表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張維慶先生,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有關問題。
張主任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共和國的部長,他多次出席國務院新聞辦的發布會。張主任曾經在山西省工作了很長時間,擔任過山西的副省長、常委、宣傳部長,1994年任國家計生委副主任,1998年任國家計生委主任,在2003年3月被任命為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今天和張主任一起來出席新聞發布會的有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國強先生。
現在有請張主任做介紹。
2007-01-23 09:32:52 - 張維慶: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上午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感謝新聞界的朋友們對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的一貫關心和支持!下面,我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以及有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2007-01-23 09:53:36 - 張維慶:
一、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昨天已公開發表。這是繼1991年《關于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2000年《關于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決定》之后,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又一個重要決定。
2007-01-23 09:54:38 - 張維慶:
《決定》是指導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稕Q定》的發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標志著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進入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2007-01-23 09:55:19 - 張維慶:
《決定》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以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為主線,在充分肯定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深刻分析了現階段中國面臨的人口形勢和嚴峻挑戰,精辟闡述了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確提出在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不斷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等主要任務、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
2007-01-23 09:55:44 - 張維慶: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決定》,立足新起點,抓住新機遇,求真務實,改革創新,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思路、內涵和途徑。
2007-01-23 09:56:15 - 張維慶:
二、從2004年2月起,在國務院的領導下,由蔣正華、徐匡迪和宋健同志牽頭,30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在廣泛深入調查和專題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歷時兩年零兩個月,形成了《中國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07年1月3日已公開發表。
2007-01-23 09:57:23 - 張維慶:
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包括“科學發展觀”、“人口發展態勢”和“人口與資源環境社會經濟重大關系”3個大課題及42個子課題。在總結中國人口發展成就和經驗,分析現階段面臨的人口形勢和嚴峻挑戰的基礎上,作出了四個基本判斷:
2007-01-23 09:57:49 - 張維慶:
一是生育水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二是穩定低生育水平必須創新工作思路、機制和方法;三是制定人口發展戰略,既要著眼于人口本身的問題,又要處理好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系;四是必須調整發展思路,確立“人口發展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處于基礎性地位”、“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全體人民共享”、“優先投資于人的全面發展”等新的重要戰略理念。據此,提出了人口發展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和政策建議。
2007-01-23 09:58:29 - 張維慶:
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為中央《決定》和編制《人口發展“十一五”和2020年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
2007-01-23 09:58:51 - 張維慶:
三、根據國家人口發展戰略以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任務,國家人口計生委牽頭編制了《人口發展“十一五”和2020年規劃》,這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6個專項規劃之一,近期已由國務院批轉執行。規劃旨在闡明國家人口發展戰略思路與目標,重點提出了“十一五”時期人口發展的主要任務:
2007-01-23 09:59:03 - 張維慶:
一是穩定現行生育政策,綜合運用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將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確保人口總量目標的實現。二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三是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充分開發人力資源;四是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五是發展公共衛生、婦女兒童和社會福利事業,促進社會和諧與公平。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07-01-23 09:59:18 - 郭衛民:
現在開始提問。
2007-01-23 09:59:47 - 合眾國際社記者:
第一個問題,請您給我們列舉一些數據,就是有關“十一五”的計劃,整個國家對計劃生育的投入有多少?2006、2007年的投入分別是多少?2006年,您能否給我們列舉整個國家實施流產的數量是多少?在您發言的第九段中提到對于人權的保護,特別是提到一些個人權利,我想對于計劃生育政策來說,怎么樣保護個人選擇孩子數量的權利?另外,還有因為人群有不同的差異,比如說富人和窮人,因為富人能夠付得起教育和撫養等有關的費用,所以他們生育孩子的數量和窮人就有差別,怎么從法律的角度來保證窮人和富人的權利都能得到平等的保護?
2007-01-23 10:02:30 - 張維慶:
感謝合眾國際社記者的提問。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十一五”時期的投入,用一個最簡單的數據表明,就是人均達到30元。這是指財政投入,不包括社會各界的投入、企事業單位的投入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的投入。至于中國的流產問題,我想這是各個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中國并不把人工流產作為計劃生育的手段,現在未婚青少年有流產的問題,已婚的也有少數流產的問題,但是對這個問題,中國政府只能給這些不太懂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及保護自己的青少年,要提供必要的服務,保證他們的健康和安全,讓他們懂得怎么樣去保護自己。對已婚育齡婦女的流產問題,中國政府也要提供免費的、低費的優質服務,保障他們的健康與安全。
2007-01-23 10:06:13 - 張維慶:
至于窮人、富人的問題,我想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違反生育政策的人,要交納社會撫養費,就像你說的,有錢人交社會撫養費當然是不成問題的,窮人交社會撫養費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對這個問題,我們對貧困家庭在交納社會撫養費方面,可以減少、免除征收社會撫養費的部分。對家庭的困難,我們政府也要提供各方面的幫助,包括義務教育的問題,包括醫療衛生的問題。但是,這些都是說明我們對這些家庭的關心,并不等于這些家庭違反了計劃生育政策就是合法的,我們會通過各種方法,使他們理解、支持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對他們的孩子我們沒有任何的歧視,在整個的公益事業方面是平等對待的。
2007-01-23 10:08:43 - 新華社記者:
請問張主任,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已經成為我國突出的社會問題,這種現象是否和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有關?是不是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今后如何應對這個問題?謝謝。
2007-01-23 10:10:48 - 張維慶:
非常感謝新華社記者的提問。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是中國存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生人口性別比“五普”的時候是117,現在還處在繼續攀升的狀況。
2007-01-23 10:11:22 - 張維慶:
導致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存在的重男輕女這樣一個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第二,由于中國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還不高,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第三,直接的原因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B超的濫用導致了人們比較方便地去進行性別鑒定。當然,出生性別比升高問題與中國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也有一定的關系。它只是加劇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狀況,但并不是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就必然導致性別比的偏高。
2007-01-23 10:12:02 - 張維慶:
實際上東方文化圈中、不施行嚴格生育政策的其他國家,像印度、韓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國的臺灣省,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性別比升高的問題。
所以,要解決出生性別比升高的問題,必須采取綜合措施。第一,要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體系,使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第三,落實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提高婦女和女童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
2007-01-23 10:14:57 - 張維慶:
第四,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通過法律手段嚴厲打擊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和非醫學需要的人工終止妊娠的行為。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采取的“關愛女孩行動”,就是為了進一步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狀況。解決這個問題有相當的難度,我們準備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基本實現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的正常。
2007-01-23 10:17:00 - 鳳凰衛視記者:
張主任您好,我想請問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現在中國人口流動性很大,中國政府怎么有效地控制超生超育的問題?而且社會上有輿論說要加強戶籍改革,這是否給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帶來困難?第二個問題,早在2000年的時候就有輿論報道,中國人口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3億,我看這次的《決定》說2010年控制在13.6億,請問這個數字是怎么來的?到底哪個數字是正確的?
2007-01-23 10:18:58 - 張維慶:
鳳凰衛視的記者提了兩個重要的問題,我先說第一個問題,就是流動人口的問題。戶籍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但是由于中國人口眾多、國情復雜,戶籍制度的改革是一個過程,而不是馬上就能夠在全國實施的措施。因為中國養活著世界20%的人口,中國的農村人口占中國人口的70%,這樣龐大的農村人口,如果在戶籍制度的改革上稍有不慎,將會出現城市圈之外的大量的貧民窟。所以這種改革是有序的,是漸進的,是逐步來實現的。
2007-01-23 10:19:48 - 張維慶:
至于說它對計劃生育有什么影響?隨著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必然涉及到城市和農村不同的生育政策如何進行銜接的問題。至于如何銜接,王國強副主任是負責這方面工作的,請他用簡潔的語言來回答。
2007-01-23 10:21:23 - 王國強:
目前有一些地區在把“二元”的城鄉戶籍制度變成“一元”制以后,對如何處理生育政策問題進行了一些探索。生育政策的制定是根據人們的生活狀況、經濟背景來制定的。農村人口轉入城市以后,如果他能夠享受到城市的低保、社會保障,以及其他福利的話,那么他自然就應該享受和實行城市的生育政策。目前來看,有的盡管成了城市戶口,但他并沒有享受到城市的待遇,而且仍然住在農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一些地區開始試點,就是生育政策有一定的過渡期,比如說三年、五年,最終是以他能否享受城市的待遇為標準,來制定當地的生育政策標準。
2007-01-23 10:22:20 - 王國強:
總之,我們在考慮城鎮化和戶籍制度改革的過程當中,生育政策的銜接問題一定要充分考慮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不能由于戶籍制度的改革,造成既不能享受城市的待遇,又丟掉了農村的一些利益。
2007-01-23 10:29:51 - 張維慶:
第二個問題,中國人口究竟有多少?很多人老有這樣的疑問。我可以負責任地講,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字是可信的。第一,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經過這次人口戰略研究,大多數專家學者的反復論證和各種測算,是1.7到1.8。就是目前中國的生育水平,每對夫婦生育的孩子數平均是1.7到1.8個。2000年中國人口實現了保持在13億以內的目標;2010年,中國人口定在13.6億,是根據總和生育率測算出來的。每年凈增800萬人到1000萬人左右,拿800萬人我們可以測算,到2010年應該是多少,現在是13.1億。
2007-01-23 10:30:00 - 中國工商報記者:
有人說中共中央、國務院這個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放寬了,請問張主任如何評價這個問題?另外,請張主任概括一下目前我國的生育政策?謝謝。
2007-01-23 10:32:19 - 張維慶:
看來生育政策問題大家都比較關注。不管是記者招待會或新聞發布會,這是必答問題之一。我首先說明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不是一胎化的政策,也不是一個孩子的政策。中國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四川等省,實行的是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的政策。海南、云南、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實行的是農村普遍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西藏地區沒有生育孩子數量的限制。其他大部分省在農村實行的政策規定,第一個生的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一個孩子。
2007-01-23 10:32:51 - 張維慶:
在城市,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可以生育兩個孩子。還有六個省規定,在農村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大家會問為什么中國生育政策這么復雜呢?這是因為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在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態下必須從實際出發,制定分類指導的政策。
2007-01-23 10:36:38 - 張維慶:
至于生育二胎的政策,有少數人主張要放開,我們也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根據大部分專家學者的意見,黨中央、國務院經過慎重的考慮,在“十一五”時期必須穩定現行的生育政策,而不能有絲毫的懷疑和動搖。
2007-01-23 10:37:49 - 張維慶:
為什么要穩定?第一,這是由我們現在的人口生育水平的狀況決定的。80年代中國出現了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這個時候出生的孩子,現在大多數已經進入了婚育期。第二,自70年代初中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出生的將近1億獨生子女,現在已經進入了婚育期。我看有幾位記者可能就是這個年齡段的,說明他們也將面臨著結婚、生子的問題。所以,在生育水平回升的狀態下,加上一部分地區基層管理工作比較薄弱,管理手段相對弱化,導致流動人口超生問題比較嚴重。在這個時候放開二胎,風險是非常大的。中國歷史上幾次人口高峰的形成,前車之鑒、后車之師啊。
2007-01-23 10:37:57 - 王國強:
我做個補充,因為大家對生育政策非常關心,特別是對現行的生育政策非常關心,我給大家一組數據,看看中國的生育政策是不是逐漸的“一胎化”。中國城鎮和部分農村實行的是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這部分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是35.9%,也就是說總人口中35.9%是屬于生育一個孩子政策的。在農村,實行生了一個女孩再允許生一個的,一共有19個省,它占總人口的比重是52.9%。在農村我們允許生兩個孩子的,有5個省,占總人口的9.6%。在部分省或者部分地區,如人口比較少的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允許生兩個以上孩子的生育政策的,占總人口的1.6%。以上數據可以證明,中國實行計劃生育絕對不是“一胎化”、“一孩化”,是分類指導、有所區別的政策。
2007-01-23 10:40:35 - 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印度即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是否對于讓出這樣的稱號或者讓出這樣的頭銜有什么想法?第二個問題,不知道中印有沒有機會在控制人口方面進行合作?特別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夠為全球的穩定作出一些貢獻?
2007-01-23 10:43:39 - 張維慶:
非常感謝印度托拉斯報記者的提問,我訪問過你的祖國印度。我們是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根據最新數字,中國人口是13.1億,印度人口是11億。至于印度的人口會不會超過中國?我現在很難給你一個肯定的回答。因為甘地執政時期,中國當時還沒有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時候,印度已經倡導實施計劃生育了。所以,中國的計劃生育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印度的啟發。我想,我們兩個國家從對世界人口與發展的穩定和貢獻來講,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在各自的國家實行計劃生育。因為中國和印度的友好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中國和印度的發展都是非常之快的,我們兩個人口大國,完全能夠在世界舞臺上為人類的文明、進步與幸福作出應有的貢獻。
2007-01-23 10:45:09 - 張維慶:
你們的衛生部長很年輕,37歲,我非常敬佩他。他和我探討了兩國在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方面合作的一些重要問題。
2007-01-23 10:46:42 - 新京報記者:
按照這次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下發的《決定》來講,農村地區的計劃生育政策被納入了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前一段時間在農村部分地區就實行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請問現在試點的工作效果怎么樣?什么時間會全面實施?另外,《決定》中說計劃生育家庭優先分享改革的成果,這塊有什么具體的政策?謝謝。
2007-01-23 10:47:18 - 張維慶:
非常感謝新京報記者提了一個帶有方向性的問題。中國政府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的政策,是為了解決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對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和雙女戶家庭,父母年齡達到60歲,由財政每人每年給予不低于600元的獎勵扶助金。
2007-01-23 10:48:30 - 張維慶:
這一部分獎勵扶助金一人600元,對城市人來講不算什么,但是對于農村的老百姓來講,一人600元,兩口子就是1200元,確實能夠緩解他們的困難,使他們的老年生活有所保障。
2007-01-23 10:50:08 - 張維慶:
這個獎勵扶助金怎么才能發到老百姓的手中呢?我們主要是采取了“四權分離”的辦法,即資金的發放權、資金的管理權和資格的確認權和社會的監督權,分別由不同的部門來承擔。資格的確認由我們人口計生部門負責,資金的管理由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的發放由信用社、郵政局和金融部門負責,資金的監督由紀檢、監察部門負責。
2007-01-23 10:50:56 - 張維慶:
經過兩年試點,獎勵扶助今年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實行。西部地區中央財政負擔80%,地方財政以省財政為主負擔20%。中部省份中央財政負擔50%,地方財政負擔50%。東部地區的遼寧由中央財政負擔40%,福建和山東由中央財政負擔20%。我想,今年我們還要進一步擴大計劃生育利益導向的政策措施。請大家回去認真讀一讀中央的《決定》,上面都有具體的政策措施。
2007-01-23 10:54:21 -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
人口結構主要是老齡化的問題,這個問題到現在沒有談到,我想問一下,現在對于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最新評估是怎樣的?有沒有一些統計數字,到哪一年,人口老齡化會給國家財政帶來什么樣的負擔?對于經濟增長、GDP增長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有沒有測算?
2007-01-23 10:55:40 - 張維慶:
非常感謝《聯合早報》記者的提問。我首先說明,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主要是因為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00年占到10%,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7%,按照國際通用的標準,中國已經邁入老齡社會。第二,我要說明的是,現在中國進入老齡社會,這部分人群和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沒有關系。因為中國70年代初全面實行計劃生育,出生的孩子到2030年才滿60歲,到2035年才滿65歲。
2007-01-23 10:57:57 - 張維慶:
第三,我要說明的是,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和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老齡化是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的情況下到來的。有些人把發達國家的老齡化叫做“先富后老”,把中國的老齡化叫做“未富先老”。因此,有些人就拿發達國家的“先富后老”和中國的“未富先老”作對比,提出了中國人口的“崩潰論”或者叫“危機論”。我想,這個看法不見得正確。
2007-01-23 10:59:48 - 張維慶:
中央剛剛公開發布的《決定》,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若干政策和措施。中國政府在剛剛邁入老齡社會的時候,就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預測到未來的發展趨勢,現在就采取應對的措施,我想這個問題不難解決。
2007-01-23 11:01:14 - 張維慶:
在中國的人口學家和國際的人口學家所謂的“人口紅利”的理論指導下,我想我們利用中國還有15年左右的“人口紅利”時期,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可以避免人口老齡化的負面效應,增加老齡化的積極效應,所以我們提出的是積極、健康、和諧、文明的老齡社會,而這個社會從“未富先老”到“又富又老”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所以,老齡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老齡社會的問題,我們的人口戰略研究報告和中央的《決定》已經做了明確的回答,請《聯合早報》的記者認真讀一下。
2007-01-23 11:01:24 - 美國彭博新聞社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于出生性別比的問題,很抱歉一直問這個問題。在您的介紹中提到,運用新的技術選擇性別進行流產,中國政府現在有沒有確切的一些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和應對這樣的現象?
2007-01-23 11:04:46 - 張維慶:
看來這位彭博新聞社的女同志特別關心流產的問題。中國社會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下,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人工流產問題也是其中之一。根據我的了解,在未婚青少年中,由于兩性行為的發生,也確實產生了一些人工流產的問題?,F在的青少年,社會各個方面的知識和網絡給他們提供的內容,比我小時候不知道強了多少倍。所以,青少年中兩性行為在增加,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
2007-01-23 11:07:34 - 張維慶:
所以,我們現在采取的措施是:第一,要普及有關生殖健康的生理衛生的科學知識,讓青少年養成健康、文明、道德的良好習慣。第二,特別是對女孩子,我們更要提醒她們,在性行為方面,如果不慎重,就會給自己造成危害和損失。同時,為了預防性病、艾滋病的蔓延,現在采取了發放安全套的做法。
2007-01-23 11:08:56 - 張維慶:
這是通過我們的非政府組織來給青少年提供預防性病、艾滋病的科學的自衛方法。我們政府并不提倡兩性關系的這種狀況,但是政府又沒有辦法制止,那么我們只能從人性的觀點出發,從關愛孩子們、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通過各種渠道來保護他們,讓他們健康成長。對于性別比的問題,剛才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如果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請你再看一看我們的戰略研究報告、中央的《決定》和提供給你們材料,就已經很清楚了。
2007-01-23 11:11:47 - 張維慶:
最后,我還想說一句,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們少生了4億多人口,實現了中國人口生產類型的轉變,改變了中國人口發展的軌跡,比世界上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提前半個世紀實現了這種轉變。這為中國的基本現代化、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和條件。所以,在這里我要代表國家人口計生委向國內外各種媒體、各位記者對我們工作、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并希望你們今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實行有效監督,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甚至尖銳的批評,我們一定會接受大家的意見和批評,把工作做得更好。謝謝。
2007-01-23 11:12:42 - 郭衛民: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記者朋友們。
2007-01-23 11:14:18
圖片內容:
- 國新辦就加強計生工作和人口發展戰略舉行發布會
- 記者到達發布會現場并領取資料
- 領導在發布會前親切交流
-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張維慶介紹相關情況
-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國強
- 中國網對本次發布會進行全程直播
- 國新辦就加強計生工作和人口發展戰略舉行發布會
- 攝像記者們挑選角度來拍攝
- 合眾國際社記者獲得第一個提問機會
- 新華社記者關注出生人口性別比的相關問題
- 鳳凰衛視記者提出了兩個問題
- 中國工商報記者希望張主任概括一下目前我國的生育政策
-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際合作司項目官員韓宏才(右)與中國網編輯共同校對
- 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提問
- 新京報記者圍繞國務院下發的《決定》提出了問題
-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關注人口結構老齡化問題
- 美國彭博新聞社記者關心性別比問題
- 國新辦新聞局局長郭衛民主持本次發布會
-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國強回答記者問題
-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張維慶回答記者問題
- 國新辦就加強計生工作和人口發展戰略舉行發布會
視頻地址:
rtsp://video.china.com.cn/live/scio/20070123.rm
數據地址:
網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