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北京城鄉一體化發展展望
(一)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加快集體經濟轉型升級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2016年北京市的頭等大事。首先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嚴格落實《北京市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對于產業、市場、公共服務、行政事業單位四類非首都功能,分類制訂疏解方案,預計引導3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向外疏解,加快推進區域性專業市場的轉移疏解和業態升級,推動部分市屬高校和醫院疏解。以“三個率先”突破帶動協同發展。繼續實施跨區域環境治理,包括京津風沙源治理,太行山綠化工程,京冀生態水源林建設,永定河、潮白河、拒馬河等跨界河流實行合作治理。搭建“4+N”[ “4”指共建4個戰略合作功能區,包括河北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河北張承生態功能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癗”指發揮市場作用,由企業根據自身發展實際,結合當地資源稟賦,自主選擇若干個產業項目承接地。]功能承接平臺,加快建設曹妃甸首鋼京唐二期等重大項目,打造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區,不斷推動綠色產業項目向張承生態功能區集聚。開工建設新機場外圍交通和市政配套設施,機場周邊村莊納入機場功能區域規劃,加快實施臨空經濟區規劃。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過程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發揮實施主體的作用,以整治“小、散、低”特征突出的工業大院為重點,瞄準都市型現代農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推進首都生態文明與城鄉環境建設。借鑒西紅門鎮“283(拆10還2綠8建3)”模式,實現“新人、新空間、新政策”。即瞄準城鄉環境治理與農民就業增收兩大難題,推進鄉鎮統籌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工作,通過規劃調整、產業升級,實現人地減量,規劃還綠,集體建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建立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的長久利益依托,加快農民市民化為標志的農村社會結構轉型進程。在平臺搭建、規劃審批、產權頒證、抵押融資、市場公開、收益分配等環節方面,建立完整的制度與政策體系支撐。重點是從鄉鎮統籌方式、鄉級主體和股權結構等層面完善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體制機制。
(二)城鄉一體化綜合性改革和制度創新更加深入
認真落實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土地市場為抓手,以構建城鄉對接的現代治理結構為保障,以打造城鄉一體的資源要素市場為紐帶,進一步深化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創新。
1. 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是打破城鄉二元體制的關鍵環節
2016年將總結大興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的工作經驗,完善入市交易規則、服務建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機制,逐步推動城市規劃范圍內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地同權。啟動國有林場改革,全面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對于城鎮化地區則按照規劃通過鄉鎮統籌方式集聚利用土地資源,吸引功能性項目和品牌企業入駐,開展特色文化活動。郊區最終保留的村莊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形式逐步實現土地和人口的集中,非保留村莊通過山區搬遷工程逐步遷移。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