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閱兵,生動地回溯過去,激情地預演未來,是人民軍隊向國家、民族最莊嚴的匯報,是國家、民族向世界最隆重的展示——
毛澤東: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告訴同志們,一定要搞好
1948年8月15日,北平暑氣蒸騰。毛澤東和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走進中南海懷仁堂,身著戎裝、提前趕到這里的聶榮臻、楊成武等人起身迎候。這是敲定開國大典閱兵的一次重要會議。
1949年6月末,中共中央派劉少奇秘訪蘇聯。斯大林聽了中國革命形勢的通報后認為:中國共產黨已經具備了掌握政權的條件,應該抓住時機盡快建立新中國,防止帝國主義利用所謂“無政府狀態”進行干涉。斯大林的意見引起毛澤東的極大重視,中共中央把開國的日期從原定的1950年元旦提前到1949年10月1日,現在只剩下一個半月了。
聶榮臻向“五大書記”匯報了關于閱兵儀式的基本設想,楊成武匯報了閱兵典禮方案。開國大典閱兵司令員由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擔任,閱兵總指揮由聶榮臻擔任。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華北軍區司令部參謀長唐延杰等人擔任副總指揮。這次他們先后匯報了受閱部隊的選調、編組、閱兵程序、閱兵式禮樂和受閱前的準備等內容。
毛澤東臉上不時露出淡淡的笑意:他對基本設想和方案頷首認同,但也幾次蹙額:他在考慮安全問題。
剛剛解放的北平社會治安情況相當復雜。國民黨留下了2萬多特務分子和反動黨團骨干分子,加之憲兵第19團也分散潛伏下來,各種破壞活動層出不窮。更嚴重的威脅來自空中。當時西南、華南還有不少地方為國民黨軍隊占領,制空權則完全掌控在國民黨空軍手中。逃亡廣州的國民黨政府不甘心失敗,多次派飛機轟炸北平、上海等地。5月4日,國民黨空軍的6架重型轟炸機轟炸了北平郊區的南苑機場……開國大典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外賓、貴賓都集中在天安門城樓,數十萬軍民集中在廣場,這是敵人破壞、攻擊的最好時機,防范工作必須萬無一失。
匯報快結束時,毛澤東站起身來,一臉肅穆:“閱兵也像打仗,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告訴同志們,一定要搞好?!边@是毛澤東對搞好開國大典閱兵的鼓勵,也是對搞好開國大典閱兵的要求。
這次匯報后,聶榮臻很快與楊成武等人研究落實毛澤東的指示。聶榮臻當時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華北軍區司令員、平津衛戍區司令員,9月8日葉劍英奉命赴兩廣工作后,繼任北平市市長兼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按他后來的說法,這是他“一生中最忙的時期”。
開國大典受閱的部隊有步兵、騎兵、炮兵、坦克兵,還有海軍,難度很大。騎兵、炮兵、坦克兵不用說,就說看似容易的步兵也困難重重。人民解放軍從1927年誕生到22年后開國大典時的構成尚無根本性變化,仍以步兵為主要成分。隊列訓練首先碰到的問題是無“依據”。當時人民解放軍還沒有一本規范隊列動作的條文,臨時編寫已來不及,只好找了一本蘇聯軍隊的隊列條令和一本國民黨軍隊《中華民國二十四年操典》的小冊子作參考。方隊的橫排面、豎排面究竟多少合適大家都心中無數,一會兒覺得寬了,一會兒又覺得窄了,改過來改過去。怎樣背槍、怎樣甩袖、怎樣邁步,也都改了幾十次。槍支也不統一,解放軍的槍支有蔣介石造的,有從日軍手中奪來的,有美國人“送”來的,五花八門。聶榮臻下命令,從各部隊調來三八大蓋,這才解決了問題。